引領“快樂經濟學”,快手是如何做到的
再次回到五道口時,驚奇的發現,當初經常過去蹭飯的大樓“網易”的招牌已經悄然換成巨大的“快手”。
也許很多人還沒聽過或者使用過快手軟件,但實際上,這個APP已經是中國流量第四大的手機應用,僅次于新浪微博。截止2016年2月,注冊用戶突破3億,日活超過3000萬,日上傳短視頻超過300萬。在直播和短視頻競爭慘烈的江湖,劍走偏鋒的快手已然崛起成為獨角獸,尤其是在短視頻市場更是一騎絕塵,站在了“宇宙的中心”。
快手,早已經不是簡單的短視頻分享軟件,它是一個社區,是三億人的日常生活。
在經濟學產生之前,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中就指出,“財富顯然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東西,只是因為它有用或者別的什么理由”。隨著社會的進化,收入、財富可以很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但早已不是唯一的決定要素。人們開始更多的尋求更豐富的方式來延伸快樂的邊界。作為一個短視頻記錄和分享生活的社交平臺,快手能取得如此飛快的增長速度,內容和運作模式是絕對的推動力。在平臺流量做到相當規模時,快手引領的“快樂經濟學”更大范圍的將娛樂推送到普羅大眾的身邊,以UGC的方式實現了老百姓的“自娛自樂”,提升了整體中國人的快樂指數。
這種擔當具化到產品,就是快手產品邏輯的落地。這與快手的一次轉型分不開,也是幾乎關系到快手生死的轉型。在一次公開采訪中,兩位創始人透露,在這次轉型中,快手非常清晰的明確了兩件事:
第一,產品是面向普通人的短視頻生活分享平臺,它的算法支持每一個人去分享,而不會有人群和地域歧視。快手不像大部分社交平臺的大V導向,不做任何資源傾斜,依靠的是算法。
第二,產品必須要有非常低的使用門檻,簡單易用,想拍的時候隨手就可以拍,只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使用。
直到今天,這兩條原則所構成的產品邏輯一直沒有改變,這也是快手打造全民娛樂的導線:快手不設排行榜,官方不推薦大V、網紅。簡潔平臺的交互設計,以極低的門檻和流量分發,吸引那些渴望表達、分享的普通人群圍聚,展示自己的真實生活。在快手上也沒有簽約主播的概念,按照兩位合伙人的初心,這應該是一款不帶有功利性質的產品。在這里,感受到的是簡單真實、快樂不裝逼的娛樂氛圍。平臺不會干擾用戶,這里就是一個老百姓自己的“快樂大本營”。
底層的普通人在快手平臺上露臉、走紅。這種官方不設導向的UGC生產模式,讓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人群蜂擁而入,快手開始改變國人的生活和娛樂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一對中年夫妻,騎行到珠穆朗瑪峰。二人站在珠峰大本營的地標前,高原紅的臉,分享著到達的喜悅。
我們還可以看到,打扮新潮的孫子和可愛的奶奶站在一塊,隨著音樂的深入,忘情投入的跳著“最強社會搖”。畫面和諧而又溫暖。
快手引領的“快樂經濟學”里不止這些瑣碎,還有“反騙聯盟-張小展”這樣的正能量。目前張小展已經擁有近100萬粉絲關注,在快手上發布265個作品,內容就是利用短視頻教大家預防詐騙。比起圖文,短視頻的展現形式更直觀,傳播也更為有效,也更能發揮傳播效應,現在,發布反詐騙視頻的,不止張小展一人,好幾個民警也都加入進來,他們在快手上已經組成反騙聯盟。在沒有太多推薦和引導下,他們已經得到用戶的認可,不是明星,而勝似明星。
引用一段媒體的評述便是:“像張小展這樣傳遞正能量的人,在快手上還有很多。比如,90后搬磚小哥工地健身爆紅快手平臺,有夢想、有行動、有志氣、有正能量,讓他成為年輕人的學習楷模。”
到今天為止,從來沒有一個產品能像快手一樣,能在如此廣闊的范圍內,在城鄉差距巨大的中國,把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人群匯聚在一起,并產生化學反應。一位快手的投資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此之前,沒見過一個能讓大量三四線城市用戶活躍于其上的社交應用,快手做到了。”互聯網基礎設施完好的一二線城市所享受到的紅利,快手平等輻射到基礎設施薄弱的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市場和投資人的認可,也足以證明,快手的“接地氣” 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我們也相信,今天的大好局面,快手的領導人的野心大概不僅僅局限在做一款美拍、小咖秀一類的爆款APP,二手瞄準微博、微信,依靠社區打造一款入口級的社交產品。彼時,快手將更有能力和擔當將“快樂經濟”擴散出去,讓更多國人以更豐富的形式感受到快樂和正能量。
或許,五道口清華科技園大樓廣告牌的更換,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