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點:數據決策力決定企業未來
日前,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大會暨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聯盟成立大會上,國內領先的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服務商——百分點集團隆重發布了《數據決策力白皮書》。
作為首位企業代表,百分點集團副總裁梁培明在會上進行了《數據決策力:企業未來生存法則》主題演講。
演講中,梁培明細解了該白皮書提出的“一個模型,兩個理論“,即數據決策力“恒星-行星”模型和BASIC理論、3D理論。我們注意到,這一慎密同時又不失趣味的模型及理論,吸引了與會者的極大關注。
來自數據的決策力
梁培明指出,包括大數據在內的各種技術,為我們的社會和業務發展帶來推力的同時,很多企業同時還存在選擇困難癥,即它們不知道如何去選擇,更不知道如何去做,當數據膨脹到一定程度,這些可能會造成某些問題。
IDG的《數字宇宙研究報告》預計,全球的數據資料存儲量到2020年將達到40ZB,新型市場國家正在產生愈來愈重要的數據——2005年新型市場只占據不到20%,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2%——事實上中國就產生了21%的數據,全球數據的五分之一強。
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數據爆炸的時代,他們自己心知肚明。然而,在這樣一個數字化或者說數據化的生存環境中,企業如何能夠更好地去洞察外部市場,動態地做好外部市場與內部市場的平衡,準確地做出實時的決策,始終是企業的核心命題。或者,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企業在當前時代的生存能力。
百分點將在數字化環境決定生存質量的能力,定義為一個新詞:數據決策力。
梁培明解釋道,數據決策力意指企業基于數據進行科學決策,進而產生價值的能力。這個價值將在五個方面呈現,具體來說就是:全員與價值鏈創新、密切的客戶關系、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敏捷的企業運營、創造新業務及新價值等方面。
在《數據決策力白皮書》發布的過程中,聯合中計報等合作伙伴,百分點集團采集了超過2000個有效的回饋樣本。
數據顯示出,64%的企業會在當前的運營決策中綜合運用數據的經驗,但是單純依據數據作出決策的比重依然很低,企業并沒有捋順數據獲取和自身角色決策之間必然的因果關系,看起來企業似乎是依據數據進行了某些決斷,但是二者之間卻又缺乏必然和明確的聯系。
梁培明表示,調查顯示只有20%的企業能夠局部整合外部數據,并且會將外部數據與內部數據進行關聯,外部整合流動狀態和價值狀態依然占比非常低。
百分點試圖對此加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影響了企業在大數據技術應用和推進,最終他們發現這可能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是關涉到企業戰略層面、技術架構層面、團隊能力層面等諸多方面。
換句話說,這實際上仍是一個增量的問題。
用系統化的方法,更好地幫助企業快速推進大數據應用以及價值的轉化,從外部及其他層面來看,政策和產業環境是完全具備的。
企業如何用好大數據,更多取決于企業自身內部的條件,梁培明認為。
由天體聯想到的模型與理論
百分點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歷時已有七年。這些年來,百分點通過大數據技術,向企業提供類似于個性化推薦、精準營銷等互聯網化的服務,已經獲得了業內的廣泛認可。
事實上,百分點自己也是大數據的使用需求方。從2013年起,百分點開始將自身從大數據實踐中獲得的技術和知識產品化,通過此類轉化,百分點開始為更多的傳統企業提供服務,以各種方式為這些企業構建數據決策能力。
諸如以上的不斷實踐與升華,催生了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的“恒星-行星”模型和兩個理論。梁培明解釋道,恒星是企業的最終目標,即構建企業數據決策力。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有兩個方法提升它。
第一個方法叫做3D理論。行星的自轉,我們可以視為一個晝夜間完成數據應用構建到數據價值快速釋放的過程,每一個自轉構成一個局部的應用。這些應用可以從公轉軌道上任何一個點開始,并不受太多前提條件的制約,同樣這個軌道永遠會受到核心數據決策力戰略目標實現所進行的,所以行星本身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間會把自身迭代的過程進一步反饋到公轉軌道。
接下來就要說到第二個BASIC理論。按照百分點的定義,行星(應用)的公轉軌道被數據決策力建設的5大步驟所劃分,分別是核心信念(Belief)、架構設計(Architecture)、專業團隊(Staff)、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和機構能力(Capability)。將它們的首字母拼在一起,就構成了數據決策力建設的BASIC理論。
枯燥地去品味可能會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但是假若將之置于天文學的“星圖”當中,我們會發現這種關系是如此的順理成章。
梁培明進一步解釋道,行星公轉與自轉的軌跡,構成了數據決策力兩大要素——數據決策力建設與數據決策力釋放之間的松耦合關系。
對于向大數據轉型的組織及企業而言,不僅可以通過具體應用的實施迅速獲得投資回報,而且還能通過不斷的反饋來帶動和優化信息化的建設,從而使得大數據的建設速度更快捷、資金管理更高效。
同時,組織和企業可以通過“數據決策力評價指標體系”來為企業數據決策力進行全面評估,從而讓企業對自身數據決策力有清晰的認識。
核心價值與能力的形成
數據決策力理應成為企業非常重要的戰略目標。惟有如此,企業才可以指導它的運營和業務創新,才能夠有效地將戰略目標滲透到組織架構上面去。
梁培明認為,政府層面主導的生態聯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能夠起到頂層推動的巨大作用。而在企業層面的微觀上,我們將會看到很多CIO轉型到CTO和CMO,他們的使命也最終將是如何應用數據技術,驅動企業的業務核心。
不過在當前,很多企業距此還有一定差距。舉例來說,與之前的IT部門一樣,當前企業中的數據部門仍處于孤立的狀態,它并沒有與業務、市場、營銷等業務執行部門形成緊密耦合關系,更沒有組成嵌入式的虛擬團隊。
梁培明表示,惟有通過專業團隊的細化,譬如從數據的采集、存儲、計算、挖掘、應用等諸多選擇,以及硬件網絡架構的部署,企業才可以看到整個應用軟件的選擇,通過基礎設施的構建讓整個企業形成完整的機構能力,從而加強核心信念在企業機體的全面滲透。
大數據的應用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它的三大表征分別為數據化、洞見和數據重構。
數據化就是將數字資源轉化為數據資產的過程,它幫助企業快速地基于數據池化構建應用,幫助企業形成快速的價值釋放過程。
發現洞見則是通過綜合利用文本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商業建模等方式,將不同來源、不同維度的數據關聯在一起,幫助企業在復雜的數據中間,找出潛在的、基于數據所反映的相關規律,為企業的應用和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數據重構則是實現數據真正價值的最關鍵部分。依托組織豐富的數據資產,將洞見和發現回饋于組織的實際業務中,指導決策。通過本身的迭代和業務核心的改造,數據重構可以對現有應用、產品設計、營銷、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和調整,形成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重構,最終反饋給數據決策力建設的BASIC迭代周期。
梁培明最后表示,《數據決策力白皮書》的更多評價指標體系,將會在9月底正式發布,也歡迎各方持續關注。
百分點集團希望通過與產業內的相關組織和企業共同探討、研究,能夠推進產業的進化以及幫助傳統企業的發展,成為支撐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