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行業應用負責人馬杰思:原來你是這樣的VR
原創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提出了虛擬現實(VR)。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人類采用了新的交流方式,進入了新的領域——虛擬現實。所謂的虛擬現實也就是假的,所見都是計算機合成的三維虛擬世界。雖然VR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被提出了,但是我們也是在近幾年才知道的,隨著國外互聯網巨頭對VR的傾囊支持,VR的大浪也激起了國內的熱潮。很多游戲愛好者躍躍欲試,然而VR到底是什么,能做到什么,給我們帶來什么?為此我們特別采訪了中國首屆VR/AR技術大會的特邀講師,HTC vive的行業應用負責人馬杰思。
馬杰思,目前在全球領先的VR公司HTC Vive工作。之前曾先后在虛擬現實、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從事產品和商務工作。對VR行業格局和趨勢、產品觀念和認知、技術原理和邊界都有個人的思考與總結。曾在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攻讀博士并任校學聯會主席,并擁有北大碩士和北航本科學位。
VR最重要的是沉浸感
評判一款游戲的好壞,經常被提到的就是“沉浸感”。VR亦是如此,馬杰思說:“對于VR來說最重要的可能是沉浸感”。沉浸感簡單來解釋就是,在設計者營造的環境下能讓使用者的身心忘記真實情況,在當前的情景下體會到愉悅和滿足。
馬杰思表示,現今的VR設備在形態和移動性上有所欠缺,沉浸感是VR現在唯一能與其他媒介和智能設備的區別化優勢。用戶希望追求一種新的生活,可能會想在虛擬世界里塑造另一個自己,人有很多七情六欲是無法在現實世界里實現的,所以會想在虛擬的世界里活出另外一種形態,而沉浸感便可以帶給用戶一種真實的體驗。
但是隨著VR的運算性能漸強,形態上也越來越精巧,沉浸感將不再是VR的唯一優勢,會變成一個強大的標簽。VR設備的完善會使更多的用戶來選擇購買。
VR與AR是互補的
AR的定義是增強現實,簡言之就是將真實和虛擬的信息同時顯現出來,進行互補。這里借用一款火爆的相機軟件進行解釋——Faceu(臉萌)。攝像頭捕捉到用戶的頭部,相機再將帽子或眼睛等飾品和虛擬五官疊加進用戶的頭部信息中,最終顯示出一個增強現實的場景。
曾有人預測過AR終將取代VR,因為VR是完全虛擬的,但是人還是要活在現實中。對此馬杰思認為,VR與AR還是兩種不同產品方向。VR要求的是沉浸,AR追求的是現實世界智能的識別。AR的使用場景更多的是想取代智能手機的存在,而VR更多的是想改變家庭娛樂的方式,二者有各自的使用領域,所針對的用戶也不同。VR與AR應該說是互補的兩種存在,未來很有可能會融合成同一款產品。
國內VR行業前景廣闊
VR的浪潮席卷國內,然而面對不斷被“禁”的娛樂產業或者產品,VR行業在國內會不會同樣受挫呢?
作為VR行業三大巨頭之一的HTC vive的行業應用負責人馬杰思有著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國內VR行業的***瓶頸有兩點,一是技術不夠成熟。國內的應用層技術很強,但是VR不僅要求成熟的工業,更多的要求視覺和交互這種底層技術,國內VR技術還需不斷加強;二是內容不足。美國的VR行業開始比較早,所以有很多知名的大公司已經投入到內容領域,甚至迪斯尼也已經做了些小的視頻和相關VR的體驗。國內的內容開發商還沒有進來那么快,但是隨著國內的VR技術不斷純熟,半年之內會有更多的巨頭投入到內容領域。
寫在***
很多人都認為VR是一種“游戲機”,雖然VR是改變家庭娛樂的一種方式,但它所使用的領域一樣很多,而HTC vive是目前所有的VR應用***的,它可以應用在房地產、教育甚至旅游等方面,不僅僅局限于游戲。
很多科幻電影都在描述未來的世界將會擁有超越時代的科技,人們都在沉浸在卓越的科技中慢慢失去彼此間的交流。當記者問到未來VR會不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時,馬杰思很誠懇的說道:“未來很難暢想,但是HTC vive應該是改變家庭娛樂方面的一個方式“。好的科技不是改變人類,而是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