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顯傻小屏顯窮,手機屏幕到底多大才合適?
原創自從2015年年初,關于4寸蘋果手機上市的傳聞就三天一小炒,五天一大炒。最近好像真的要來了,也不叫iPhone 6s Mini也不叫iPhone 6c,跟6就沒關系,叫iPhone5 se。
不管起啥名兒吧,4寸應該是定了。關于iPhone5 se功能啊顏色啊設計啊什么的調整,咱們今兒就先放一邊兒,集中精力聊聊屏幕尺寸。據說蘋果這一策略的調整是應部分喜歡小屏手機的上帝們要求,為蘋果帶來更好的銷量。
難道現在不是“大屏出奇跡”的時代嗎?
講真,Plus剛上市的時候我也跟別人說:“這太大了吧!喬老爺子曾經教導我們,3.5寸才是手機的黃金尺寸,懂不懂啊。”后來等我真正體(mǎi)驗(de)過(qǐ)以后還是流著口水說,果然還是大的爽啊!而且對于小屏手機,我再也回不去了……
到底除了我爺我奶,什么原因才會讓有些人對小屏手機忠貞不渝?手機屏幕尺寸多大才合適?喬布斯的“黃金尺寸“理論究竟會經久不衰,還是被無情推翻?
本著“大膽假設”的原則,我向周圍一眾涉世未深的大姑娘小伙子提出了一個不著調的問題:
三臺智能手機擺在你面前,屏幕尺寸分別是3.5寸、4.7寸和5.5寸。除了這個不一樣,什么都一樣。不要問我什么品牌,什么配置,什么功能,什么操作系統,什么顏色……價格?價格當然也一樣,既不會便宜的讓你覺掉價兒,也不會貴的裝不起,你選哪個?
分析大家翻完白眼兒以后的答案,我默默地把身邊的朋友分為三類:普通青年、2b青年、極客青年。
我們有話說
選擇5.5寸:“喜歡大的”
普通青年——大屏不管是看視頻、讀文章還是玩游戲的體驗都更好;處理任務也更快,比如查看郵件、編輯表格、畫圖、編輯照片什么的。再說現在小屏手機一般質量都不怎么樣。
2b青年——手機屏幕大了,自拍的時候我的大臉很輕松的就全放進去。也再不用擔心上廁所不小心掉進馬桶被水沖走,它一定安安心心地被卡住。
選擇4.7寸:“不大不小剛剛好”
普通青年—— 太大了操控和攜帶都不方便,太小了很多需求不能被滿足,就這樣。
2b青年——大的看著傻,小的顯得窮。
選擇3.5寸:“濃縮的才是精華”
普通青年——其實對大屏幕并不排斥,但是我已經有了平板電腦,大屏幕對于我們再沒那么大的吸引力。
2b青年——不管是開會還是上課,偷偷玩兒小手機不容易被發現。而且我發現小手機普遍散熱不太好,冬天可以用來暖手哦~~
極客有話說
對于選擇哪個尺寸的手機,身邊一小撮特立獨行的極客,讓我的情緒暴躁了又平復,平復了又暴躁……
極客:你覺得這個假設有可能成立么? 小編:你別管可能不可能,你就說如果有,你選哪個? 極客:那你首先要告訴我屏幕占比是多少。 小編:……(屏幕占比是什么)別管,都一樣 極客:好吧,那具體是多少? 小編:.....<( ̄3 ̄)> |
從他的眼神和嘴角看到一絲輕視和戲謔的味道后,我隱忍著聽他繼續:
“手機屏幕的大小不僅僅和視覺效果有關,還會影響交互體驗、操作難度、誤操作可能性等。無論多大的屏幕尺寸,都要尊重用戶的體驗和習慣,都是基于大量的數據分析后嚴肅、謹慎地設計的。
“現在小屏手機似乎與廉價劃上了等號。原因很多,但我認為其中一個關鍵點在于,大手機可以安裝更強大的處理器,能以更高的頻率運行, 速度快, 光學圖像更穩定。CPU散熱和冷卻效率也都更為出色。
“另外,雖然電池的續航時間與系統優化、顯示屏耗電水平、芯片效率等因素都相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制造商在大屏手機中更容易安裝更大容量的電池。
“雖然現在看來,大屏手機的優勢還遠遠不止這些。但是,大屏幕就一定代表未來手機的趨勢嗎?喬布斯將3.5寸視為手機屏幕的黃金尺寸是有依據的。它是根據男、女手掌大小,手指長度,拇指活動范圍等數據精心計算而來。根據蘋果的設計,不論男女,都可以單手使用時拇指能夠點到屏幕上的任何一個點。
“當然,這個設計不只考慮了屏幕的大小,還有手機的厚度、邊框大小等其他因素。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于手機功能需求的彎化,大屏幕的普及似乎也在預示***屏幕尺寸的變化,但絕對不是越大越好。
“我斗膽預測,未來的手機一定會擺脫現在這種盡可將更多功能集于一身的智能機現狀。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習慣將更深層次地被改變,就像Google眼鏡。將來人們對于大屏幕的需求甚至有可能被某種芯片、立體投影取代,或者說更好地被滿足。
“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也一定會改變蓄電的能力和技術,人們充電會越來越方便。究竟屏幕尺寸多大才合適,與時代背景、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都密切相關,我不能給出一個絕對的答案。”
小編:行吧,哥。***問你兩句,你會買iPone5 se嗎? 極客:應該不會。 小編:你覺得它賣得能好嗎? 極客: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