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擁抱互聯網,如何玩轉數據分析?
原創互聯網+時代,數據的價值不言而喻。企業逐步認識到大數據的價值,國務院也在今年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希望企業利用大數據進行業務促進和轉型升級。但是,數據利用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商業智能也稱為BI,是一種數據分析的解決方案。它可以與大型的ERP、CRM等軟件集成,也可以單獨運行。有數據顯示,BI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目前全球有超過30%的企業引入了與BI相關的產品。隨著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逐漸成熟,內部管理系統日益增多,BI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各個領域。
近日,51CTO記者采訪了Qlik亞太區制造業和高科技市場開發總監 Jeremy Sim,作為一家擁有20年歷史的BI的廠商,Qlik對于互聯網時代數據分析有什么樣的見解?
打破孤島 數據共享是首要
雖然企業信息化不斷成熟,信息系統也越來越智能,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系統與系統之間是孤島,各個信息化系統雖然他們都有各自的BI分析模塊,因此無法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獨立的分析結果使得企業無法全面地做決策,導致了企業決策的片面性,數據對于企業的價值也大大被削弱了。
Jeremy Sim在接受采訪時表示,Qlik的平臺產品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這一問題。Qlik的Analytics Platform,是一個數據平臺。它部署在ERP、CRM等企業信息系統的上層,可以將來自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匯總、整合、分析。據51CTO記者了解,Analytics Platform是一個開放平臺,企業可以自定義將哪些系統的數據接入該平臺。所以的數據匯總在該平臺,相關的業務部門和業務人員,可以獲取數據做相應的分析。
筆者認為,伴隨著企業積極擁抱互聯網,企業需要更快速地應對外界的變化。因此,不僅需要通過數據分析做出決策,也需要這個數據分析足夠的快速和準確。如剛才分析,傳統的信息化系統,BI功能都是在單獨的系統里,各自分析各自的,不同的系統之間,數據打通非常難,但是互聯網的時代,數據不得不打通。因此,從系統架構部署的角度來講,在信息系統上層部署換一個數據平臺,是非常合理而且必要的,同時這個數據平臺應該配上強大的分析功能,并將能力開放給決策者和業務人員使用。
數據可視化玩轉數據價值
數據實現共享后,如何將數據價值最大化?答案一定是數據分析。正如上文提到,數據平臺需要強大的分析功能,同時分析結果應該以最優的效果呈現給決策者和業務人員。
來自經濟學人智庫的研究顯示,更大的數據訪問,更頻繁的可視化工具的使用,以及公司高層對于數據的采用可以增加公司的銷售業績。97%的公司認為,如何他們能夠通過實時自助的方式去了解客戶和相關數據,這經幫助他們完成相當好的銷售業績。
Qlik是做可視化數據分析起家的,公司成立20多年來,一直在堅持做這件事情。在Qlik數據平臺的上層,擁有眾多的數據分析工具。這次,Jeremy Sim主要為我們解讀了兩款產品:Qlik Sense和QlikView。
平臺&產品一覽
Jeremy SimQlik 介紹,QlikView是一個有20多年歷史的產品,它是一款BI產品,通過它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終端高度可視化。Sense則通過數據接入提供可視化分析能力,通過它可以在分析時接入更多的外部數據源,形成多維度、更全面的分析。
據51CTO記者了解,今年年初,Qlik對產品銷售策略做了新的調整,QlikView除了面向企業服務,對個人用戶免費開放,下載就可以使用。用戶可以將Excel表格導入到產品中,就可以生成可視化的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