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45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的三個邏輯
大肚阿里一路走來,投資或收購了很多家大家伙,包括收購文化中國傳播集團,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阿里健康前身,HK:00241),恒生電子(SH:600570)等公司。現在這個名單上又多了一家公司:優酷土豆。
阿里巴巴集團為何收購優酷,三個原因,分別是錢財、人氣、情懷。
錢財是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說,前文所敘的阿里健康、阿里影業、恒生電子等公司經馬云金手指點中后,股價均大幅飆升,三家公司市值***超過千億。經歷此前股市下跌之后,目前恒生電子的市值約為412億元,阿里健康市場約為476億港元,阿里影業市值約為542億港元。
未來阿里旗下很多業務可能分拆,除了阿里巴巴之外,很多子業務會分拆,如淘寶電影、阿里眾籌、阿里云等分拆出來,都是一家不小的上市公司。這樣阿里巴巴可以通過上市公司獲得回報。
人氣不是影響力,而是流量。中國視頻行業發展了十年,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行業:無法實現持續盈利。對于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特別BAT這樣的巨頭型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從來都很缺。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每年購買第三方互聯網公司流量的成本以數十億元計,隨著寬帶的普及,帶寬成本的降低,視頻服務成為流量***的來源,而優酷土豆一直排名中國視頻網站***。
視頻網站難以贏利的原因是盈利模式太過單一,需要商業模式多元化。過去十余年,視頻網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廣告,用戶付費等模式規模太小,無法根本性改變收入結構。為了盈利,視頻網站需要商業模式多元化。互聯網商業模式就那么幾種,廣告、游戲、電商。
事實上,盈利模式多元化探索正是視頻網站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優酷最有力的競爭者愛奇藝正在做商城,方向描準電商。對于視頻網站來說,離產品化的游戲太遠,而離電商比較近。
阿里集團購買了優酷,從阿里集團方面看是流量收購,從優酷土豆方面看是進入了電商業務,商業模式多元化。阿里集團的人氣邏輯其實是生態鏈邏輯:通過視頻網的流量做大主業電商。
阿里集團旗下螞蟻金服剛剛投資了36氪,一樣是生態鏈邏輯,為螞蟻金融服務,做大眾籌業務。
優酷是廣義上的媒體,阿里集團收購優酷土豆給媒體行業的啟示則是:未來媒體單靠廣告贏利會越來越難,在信息過剩時代,廣告作為一種商業模式正在破產,需要商業模式多元化,無論電商,或者是其他。另一個啟示則是,未來的媒體要獨立生存,不能做“全媒體”,而要往垂直發展。全媒體用戶畫像不清楚,不能像垂直媒體那樣向電商、服務、金融等行業發展。
情懷是什么?2014年6月5日,馬云投資恒大足球,對于為何收購恒大足球,馬云給了兩個答案:一是開玩笑,說是自己喝多了,腦子不清楚的情況下簽的協議;二是阿里巴巴未來的兩個發展方向是快樂與健康,足球是快樂事業,所以馬云說自己在腦子不清楚的情況下干了一件正確的事。
快樂事業不僅包括恒大,還包括阿里影業。更早的時候,阿里集團還與湖南衛視合作了一檔節目,由汪涵當主持。對于快樂事業,馬云解釋說這是自己的情懷,跟錢沒關系。
說是跟錢沒有關系,其實跟錢很有關系。馬云很明白:最容易影響人的不是真相,而是情懷,體育、娛樂幾乎是所有人的情懷,有了情懷就有了影響力,有了影響就能產生商業。
在中國,沒有比阿里集團更擅長把影響貨幣化的公司了,從這種意義上,情懷與商業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