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數據還有三道坎要邁
8月26日,2015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在北京舉行。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出席并致辭。
張峰表示,當前大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戰略資源之一,并廣泛融入到人民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運行和社會治理等多個方面。開發應用好大數據對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高度重視大數據的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先進的理念、技術和資源,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推進減政放權和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由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共同起草的《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已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為未來若干年大數據發展確定了方向,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此外,在“互聯網+”行動計劃等重大戰略中也將大數據發展作為重要的支撐手段之一。
對于當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張峰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經過多年信息化建設和互聯網發展,我國已經成為數據大國。互聯網已經成為生產、生活的重要技術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和“互聯網+”融合態勢的加快,海量數據不斷快速聚集,據國際有關機構統計,我國的數據總量將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將占全球的21%。豐富的數據資源,構成了我國推進大數據應用的資源基礎。
第二,我國大數據的應用和發展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當前大數據在電商、廣告和搜索等業務上得到越來越深入的應用。金融、百科、醫療等行業也在作為重要抓手發展跨界應用,推進“互聯網+”發展,電信和金融等信息化基礎好的領域已在積極推進自身數據整合,城市化大數據在經營分析、反欺詐、征信等方面的應用紛紛落地。技術大數據的創新創業項目也在涌現,當前全社會形成了推動大數據應用發展的良好氛圍,為大數據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第三,我國大數據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在網絡技術設施方面,到6月底固定寬帶接入用戶超過2億戶,8M以上帶寬占比超過了53%,移動用戶達到了6.74億戶,其中4G用戶也達到了2.25億戶。在互聯網產業方面,截至6月底已有12家互聯網企業進入全球市值的前30強,部分企業的數據儲量和管理能力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此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信息技術軟硬件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成熟度明顯提高,信息通信產業安全可靠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
張峰強調,總的來講,我國發展大數據資源基礎好、應用動力多、產業實力強,但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信息化總體水平仍然還不夠高,這主要是要實現從數據大國向數據強國的轉變還面臨著很多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信息孤島普遍存在。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共享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有價值的公共信息資源和商業數據的開放程度還比較低,難以實現順暢地流動。第二,相關法律法規仍然不健全。政府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制還有些缺位,適應大數據發展的個人信息保護、數據資產保護等體系還沒有建立。第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仍有待加強。涵蓋數據采集、加工、管理、分析和應用全鏈條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還需要加大力度培育。
張峰介紹,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提出了三個方面要求:一是主動推動政府信息技術和公共數據互聯共享。二是順應潮流,引導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三是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完善產業標準體系。這為我們推進大數據發展指明了方向,工信部將積極落實國務院的部署,大力推動大數據產業和應用發展,切實發揮大數據在基層政府治理水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