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來水調度用上大數據分析
今年入夏以來,武廣、栗雨等區域的供水不足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21日,在株洲市自來水公司供水調度中心,調度員張云指著調度中心大屏幕上的相關數據向記者介紹。
過去,武廣、栗雨等新開發城區因處在管網末梢,經常會出現水壓不足。今年,市自來水公司的標準化調度運營庫建設完成,技術人員參照標準,對武廣、栗雨兩大區域供水進行了調整:一是啟用栗雨加壓站對其整體加壓,二是對城區供水區域進行了合理劃分,在現有條件下有效調和了該區域的結構性用水矛盾。
標準化調度運營庫是啥?市自來水公司新聞發言人羅奕介紹,2010年該公司建成現代化調度系統,5年運行時間里已經收集了大量的管網運行數據,在此基礎上,技術人員結合歷年的管網搶修數據和用戶投訴數據,以及一大批老員工的管網調度經驗,經過科學整理、匯總分析,形成了日常、高溫高峰供水期以及各種應急突發情況下的標準化調度模式,為提高搶、維修效率,加強水廠、管網的聯動以及管網規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指導和供水保障。
同時,標準化調度運營庫的建立,讓株洲市自來水調度,從單一的管網調度過渡到水廠、管網聯合調度。技術人員可根據管網水壓運行特點和實時數據,對水廠迅速下達準確調度指令,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今年7月份,全市爆管率為7.69%,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4個百分點。
一線工人幾乎每天都有搶修任務,10多名搶修人員輪流通宵作業
“趕緊給調度中心打電話,可以開閘恢復供水了。”8月7日早上6點,石峰區響石四村DN300管道搶修任務提前完成,市自來水公司搶修隊施工員周剛明,艱難地從自來水管道井內爬出來,朝邊上的同事喊道。
從前一天下午4點設備開挖、人工清理,接著更換管道、焊接等,他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已經通宵作業、持續搶修了14個小時,此時太陽已經曬透了地面,剛從黑暗里出來的他,被刺眼的光晃得眼暈。通宵作業讓他疲憊不堪,他嘿嘿一笑,“已經習慣了,看到用戶能正常用水,還能獲得居民的理解與支持,很值得。”
市自來水公司新聞發言人羅奕說,7月起,株洲市進入高峰供水期,每日平均供水量相比平時大幅增長,達到50萬噸/天。市自來水公司也開足了馬力,供水調度中心、四個水廠、供水搶修隊全面開啟高峰供水工作模式。
數據顯示,今年7月管網搶修累計233處,較去年同期下降13%,但DN300以上大型管道搶修有24處,這意味著幾乎每天都有大型搶修任務。
周剛明說,DN300口徑以上的管道搶修任務,一般都是晚上進行,因為停水影響面積較大,為了盡可能減少施工對用戶生活造成的不便,往往在晚上八九點以后才開始作業。市自來水公司供水搶修部10多名搶修人員全部放棄了休假,輪流著通宵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