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面啟動的目標式攻擊 用大數據打造安全防御新思維
趨勢科技臺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先生在趨勢科技CloudSec2015網絡安全大會上,以中國臺灣地區為例,介紹了APT類目標式攻擊的現狀,以及安全防御的難點。
有調查數據顯示(調查涵蓋1216臺服務器,781臺電腦終端),2013年-2015年7月期間,APT類攻擊的平均潛伏時間是559天,甚至有超過2000余天的潛伏攻擊存在。將近八成的攻擊被發現時,其已經在內部網絡擴散。而半數被入侵電腦其實并非是利用了后門程序。
APT類惡意攻擊的對象與目的在變得多樣化,國家政府、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都未能逃脫攻擊的魔抓。而且現在的駭客們一點也不“挑食”,用戶信息、高價值資料、各類情報都是他們的目標。商業間諜、詐騙集團、地下黑色產業鏈里的駭客等等都是攻擊的發起者。
由此可見,目標式攻擊已經全面啟動!
預防重于治療么?惡意攻擊永遠發生在不可預期之處,所以要建立安全觀念、落實安全檢查、即時監測輿情,制定好安全應急預案,從安全事件里找到原因,進而重新討論、調整安全防線。
但在其中,回溯分析是最主要的困難,這牽涉到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資源。例如,是否能夠準確定位受害電腦,是否會出現誤判?駭客攻擊僅僅如此么,是否還有其他受害者?如何處理受害電腦,如何知道哪些數據信息被竊取?如果這些資料都被搜集,那么又該如何存儲、如何處理并快速進行有效的關聯分析?
好在現在有了大數據技術,藉此可以實現對數據的云端大數據關聯分析,剔除無效信息,從中發現惡意攻擊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