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來了!2.0、3.0的企業如何小步快跑?
原創工業4.0的概念是在2011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提出,并且在2013年德國政府正式提出“工業4.0”的國家戰略,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
而后,制造大國們已經紛紛轉向工業4.0,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自上而下控制工廠生產。德國則是自下而上,將工廠打造成為自我生產、自我學習、自我調整,并且按照客戶需求進行生產的智能工程。而作為制造大國的中國也緊跟步伐,在今年5月8日,國務院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這一中國版的工業4.0計劃,規劃了中國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
在這場傳統行業與科技技術相融合的戰役中,中國的制造業企業能否快速成長,讓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呢?
工業4.0來了!
“工業4.0”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工業4.0項目包括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三大方向。
隨著時代的發展,制造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傳統的大規模的量產逐漸在消失,轉變為以消費者個人為中心的職場,通過個性化定制產品,滿足個人客戶的獨特需求。然而,個性化市場對生產過程帶來了極大的可變性,不光是技術人員,還有機器自動化的配置,都需要做到靈活可變。同時,設計生產創新產品和服務的上市時間就會面臨壓力,需要用短時間來根據生產的需求、市場的變化,不斷的進行調整。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全球研發網絡總裁、快速增長戰略市場總裁柯曼認為,工業4.0最終要實現個性化生產,實現單件生產的最終目標,這就要求制造工程的機器人或自動化流程要足夠的智能化,了解每個部件以及對應的最終產品。在工廠中生產的零部件依舊是規模化生產,到拼裝組合時,才會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不同的組裝。
柯曼表示,為了實現工業4.0,一定要有幾個技術支撐。首先就是云計算,通過云計算的方式,實現物體間的互聯互通;第二,要有足夠快的數據處理能力,對海量數據點進行實施分析;第三,商務智能以及智能應用,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從這些數據中去挖掘、洞察。“只有通過這三個層面的技術,才能真正打造一個有效的工業4.0。”
技術雖是工業4.0轉型的推動者,但不一定是討論的重點,真正的核心是打造一個端到端的能力,制造企業從業務流程到工廠的布局,以及端到端的價值鏈都要進行重組。柯曼表示,工業4.0絕不是SAP一家企業就可以完全實現的,工業4.0的推進,不但需要企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還需要研究機構、政府以及大學的合作。只有通過生態圈內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才能打造成功的工業4.0。
2.0、3.0的企業如何小步快跑?
工業革命經歷了三個階段后,來到了今天的工業4.0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時代,蒸汽機的應用開創了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是工業1.0的機械化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氣時代,電力等新能源應用實現了社會分工的大規模生產,這就帶來了流水線生產,這是工業2.0;到了工業3.0,走進了信息時代,通過電子技術和IT技術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如今,我們迎來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工業4.0時代。
然而,中國并不像德國那樣,制造業企業大多都處在3.0時代,也許中國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完成從電能到自動化生產的轉變,那么,他們怎么能在工業4.0的時代,小步快跑,最終走向智能制造呢?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認為,有五個方面。
首先,企業不要盲目跟風。要有長遠的愿景和長遠的眼光,因為向工業4.0邁進,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不要盲目跟從,認為大家都在談工業4.0,自己的企業就不能被落下,而是應該結合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做好切合實際的規劃。
其次,要認識自己的企業。企業要了解自己處于什么位置,需要考慮預算、人才、技術等各個方面,然后找到最大的痛點,踏實務實的向工業4.0轉型。
第三,跟上形勢。工業4.0是大趨勢,并且是企業無法避免的趨勢,企業在不盲目跟風的同時,也不能對其置之不理。
第四,務實推進。企業需要對工業4.0以及其涉及的技術內容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進行工業4.0轉型,而不是不著邊際的一心只想進入到工業4.0進程,不去了解其實質內容。
第五,開放心態。通過開放工廠、開放工業知識、開放想法,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實現。
此外,企業真正能否進入到工業4.0時代,最大的關鍵要素要屬人才,中國還是缺少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熟練的工人。對此,柯曼也表示贊同,“制造企業在走向工業4.0的進程中,其員工技能和管理水平也需要響應提升,與技術和硬件的智能化向匹配。企業雇主需要采用更智能的方式來吸引、培養和保留人才,建立有效的管理人才培養策略,并將持續學習作為企業成功的基石。”因此,SAP與同濟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合作,在大學里開設關于工業4.0的課程,
SAP推進工業4.0的戰略
眾所周知,工業4.0是德國提出,而德國公司SAP在工業4.0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能夠幫助中國制造業走向工業4.0,SAP提出了SUPER計劃。
具體來說,SUPER計劃分為五個部分,Share,Understand,Promote,Elaborate,Reach。
Share,SAP愿意分享SAP在工業4.0方面的想法與思考;
Understand,深入理解中國的產業政策,包括中國的兩化融合、安全標準等;
Promote,推廣SAP應用方案;
Elaborate,SAP與中國客戶共同打造工業4.0,進行聯合創新;
Reach,與大學、協會、政府機構、合作伙伴打造共贏共成長的生態體系。
因此,SAP與華為、西門子、NSP、沈陽機床廠、賽迪共同成立了中國工業4.0星火聯盟,結合國內外廠商、政府智庫共同打造生態系統,從標準制定、安全措施,到智能工廠的建設等問題進行討論。
談到具體的推進工業4.0的戰略,李瑞成表示,首先是打造一個平臺,即SAP HANA云平臺,以HANA為基礎,為開發人員提供云計算平臺,然后增加物聯網連接器,通過不同的傳感器、接口收集數據,然后通過通訊網絡來管理傳感器。同時,集成hybris、SuccessFactors、Fieldglass等SAP產品。
李瑞成認為,中國企業要實現工業4.0,行業領導者必須起到作用。每個行業找到一兩家企業進行領路,進行工業4.0方面的智能工廠建設,然后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此外,大學或研究所更加務實,不只是理論性研究,而是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智能工程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