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碰小米:必有一戰
樂視來了一場令人”窒息”的發布會,小米把產品線擴充到了3000元檔。樂視從電視起家,走內容路線。小米從手機起家,走硬件路線。從今年開始,樂視開始主推硬件,小米開始加強內容建設。樂視作為A股TMT行業的代表,小米作為未上市的科技企業代表,雙方必然會在今年短兵相接,必有一戰。
樂視攜內容高調入局
樂視手機發布會上老賈就說到,樂視要做的不是一臺手機,而是一套完整的互聯網生態系統。樂視手機可以提供三個桌面,更加直接快速地向用戶推送視頻內容。
樂視做手機并不是一時興起,樂視一直希望構建一個從上游內容生產、平臺式集納、CDN傳輸、再到終端設備覆蓋和外部應用輸入的完整生態,而樂視的產品線已經覆蓋了樂視網、云視頻平臺、樂視影業、樂視電視、樂視盒子和樂視電視商店等,樂視的“內容+平臺+終端+應用”唯獨缺少的就是手機這樣一個移動終端,而移動終端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不可或缺的平臺。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智能電視市場的停滯。在智能電視市場,不僅有樂視和小米這樣的“硬件+內容”廠商,也有長虹、TCL和創維這樣的傳統電視廠商,市場激烈爭奪的背后是有限的增長空間,樂視要想發揮自己在內容方向的長處,勢必要挖掘在“第三塊屏幕”的潛力,即使手機市場已經是血流成河,但是樂視畢竟在這個市場一無所有。
瘋狂的年代:燒VC的錢
樂視手機入局的另一大貢獻是手機市場價格的波動。樂視一口氣推出的三款設備,樂視1價格被定為1499元,樂視1 Pro價格為2499元,而且還有購買樂視內容一年會員減硬件費用的優惠政策,甚至硬件可以免費送。這只能說明一點,目前已經沒有誰傻到認為硬件還是賺錢的主要渠道。更何況,目前不管是三星還是小米,在硬件體驗上都已經做到了極致的“發燒”,升級空間不大,短期內想要突破是基本不可能的一件事。
很明顯的變化是,小米Note頂配版推出之時價格突破三千元,但是在其第二次發布會上價格已經降到2999元,沒上市就降價為人所“津津樂道”。手機的降價已經不可避免,在低價的廝殺中,預計將會有一批“純手機廠商”出局,未來將會是“生態”巨頭鼎立的時代。
不賺錢的生態背后是瘋狂的資本
硬件不能賺錢,但“生態”是一個相當燒錢的游戲。以小米為例,這家號稱“全球最高估值的未上市互聯網公司”目前依然在燒錢,僅在去年小米就投資了50余家公司,既有愛奇藝、優酷土豆、凱立德、美的和金山這樣的成熟公司,更多的還是硬件初創企業;在2015年初期,小米頻頻推出智能體重秤、智能插座、智能開關等智能硬件,堪稱硬件生態的典型代表。
樂視在硬件方面有所不足,但是在內容上擁有著統治力的地位,此次推出的超級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硬件方面的短板,伴隨著超級手機出現的是樂視描繪的“生態圈”,資本市場亦對樂視的宏偉藍圖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奮,創業板上市的樂視股價在過去一個月中已經上漲兩倍之多,從去年深陷令計劃政治漩渦時候40塊錢連續兩個跌停板到現在的130元,都反映出中國投資者對樂視代表的新產業的敬畏。只不過,樂視也承擔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負債率,千億市值的樂視目前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66.2%。
除此兩家代表,360和酷派合作的公司已投入了5億美元之巨,但是知道目前還看不到產品的出現,魅族得到了來自阿里的投資。而投資者之所以還有耐心繼續陪著廠商們燒錢,看好的恰恰是“生態”在于未來的價值。
樂視小米必有一戰
毫無疑問的是,低價和生態已經成為廠商之間博弈的武器。雷軍在印度的一句Chinglish“Are you OK?”恰恰是這種博弈的縮影。
硬件和粉絲是小米的優勢,雖然它不是一個內容供應商,但是通過引進新浪的陳彤以及隨后的10億基金,小米在視頻內容和導航服務領域已經占據一席之地,大筆的投資顯然不是僅僅為了小米電視這一個輸出端口;樂視手機的推出顯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樂視在移動端的劣勢,樂視擁有強大的內容輸出能力,其目前的核心用戶是以家庭為基礎的用戶集群。依靠資本的力量和營銷手段,雙方目前都在進行快速地資本積累,補齊短板。
短期呈現的依然是你追我趕的膠著局面,但是從長遠來看,雙方必有一戰,未來對于市場的爭奪也會更加激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場低價和生態的博弈中,殺敵一千也要自損八百,VC的錢燒了,泡沫出來了,剩下的就要看誰能堅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