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化論——GITC2014來見證
轉眼一瞬間,光陰20年。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從此開啟了中國互聯網時代。從一臺計算機到 另一臺計算機,再到千萬臺計算機,電話線、衛星、微波、光纜連接,實現的絕不僅是簡單的物理連接,背后是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資源配置。在中國人“觸網”的 20年里,凸顯的是發展,是改變,更是超越,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和魅力。
GITC2014全球互聯網技術大會由主辦方麒麟會聯合iTech Club(互聯網技術精英俱樂部)共同舉辦,致力于打造互聯網領域專業、開放、領先的會議會展平臺。將于10月9日-1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召開, 大會以“技術進化論”為主題,圍繞互聯網***技術和熱點領域,進行思想碰撞和交流研討,體驗互聯網帶來的跳躍式發展,共同展望互聯網行業未來的走向。
數據之變:從撥號上網到6.18億互聯網網民
1994年,英國的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已有21年,而絕大多數中國人還只能從《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報道中了解剛剛動工的三峽工程和南非新當選的黑人 總統。就是這樣一個以“追隨者”姿態進入網絡時代的中國,今天已是互聯網巨浪中的弄潮兒。6億中國網民和騰訊、百度等中國網絡公司正在重劃世界互聯網版 圖……
中國互聯網一路疾行。一組組數據,勾勒出這個人口大國快速成為互聯網大國的生動足跡——2008年6月,中國網民數達到2.53億,躍居世界*** 位;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2014年,超過 1.72億的中國家庭已經開始使用光纖上網,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6.18億,網站數量超過 300萬,網絡域名總數超過 1800萬,躍居***并繼續穩定增長。
技術之變:從推動傳統產業變革到***信息化發展
中國互聯網從64K起航到100M光纖普及這根“帶”越來越寬,線卻越來越細,讓現實社會和普通人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系。中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 級,讓網絡接入傳輸速度突飛猛進。而在網絡規模變得越來越龐大和復雜時,通過對路由算法的優化改進,讓所有各種類型的數據仍然能夠快速尋找和選擇路徑,完 整地到達目的地,這也是中國互聯網技術升級的奇跡。
互聯網現在可以同時服務數億人甚至十億人,成本卻在逐步降低。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和設備智能化、移動化和無處不在的連接等趨勢初露端倪。在搜 索引擎方面從前只是輸入文字的搜索引擎,現在可以用語音、圖像來輸入。而伴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運營商3G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和 4G時代的到來,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移動互聯網融合創新催生出移動支付、位置服務、移動醫療等一批跨產業新興業務。
技術創新對信息化發展的***與推動作用已經毋庸置疑,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結合更加緊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體系將進一步完善,成為互聯網應用熱點。互聯網與傳統零售業、金融業、服務業等縱深跨界融合,將衍生出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
地位之變:未來互聯網撐起網絡強國夢
中國20年“觸網”付出的汗水與進步,讓中國得以用更加前瞻的眼光來思考如何從一個網絡大國成為網絡強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 都感受到互聯網的重要性: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日益成熟,可穿戴設備、車聯網、智能交通等正逐漸走進百姓生活,這些技術將逐漸應用到智慧城市、智 能設備、電子政務、金融、醫療、教育、能源、交通等各行各業。有專家指出,互聯網是中國崛起的催化劑,未來更將成為中國崛起的引擎。互聯網催化之下全民爆 發的互聯網精神和創業精神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呼應了改革開放的大潮,助力并成就了中國崛起。
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十年,無疑將是中國軟實力全球崛起的主戰場,互聯網將成為中國崛起的催化劑、加速器和驅動力。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院長 助理李未檸認為,我國從一個后發國家邁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見中國互聯網的地位已經擔負起中國向全球崛起的夢想,而互聯網精 神與互聯網思維所帶來的改變,已經喚起了中國人的“網絡強國夢”。
寬帶到光纖上網,未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趨勢,云技術、大數據、網絡安全、運維、基礎架構、技術開發服務……讓我們見證互聯網技術進化的進程—— GIT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