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接口與磁盤掃描
硬盤接口分為IDE、SATA、SCSI、光纖通道四種。
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制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屬于IDE硬盤。
IDE接口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標準接口,而SCSI并不是專門為硬盤設計的接口,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接口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盤般普及,因此SCSI硬盤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服務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SCSI接口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是未來PC機硬盤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行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連接方式,串行ATA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的區別在于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行接口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串口硬盤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盤接口類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于并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行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接口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于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目前***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數據傳輸率。
SATA接口
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盤設計開發的接口技術,是專門為網絡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盤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盤是為提高多硬盤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盤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服務器這樣的多硬盤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服務器、海量存儲子網絡、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行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光纖通道磁盤接口
在磁盤接口技術中,其中
IDE接口也稱為PATA接口,即Parallel ATA(并行傳輸ATA)。ATA的英文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即高級技術附加。
ATA接口從誕生到現在總共有7個不同的版本,ATA-1(IDE)速度3.3MB/s、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速度 16.6MB/s、ATA-3(FastATA-2)速度16.6M/s、ATA-4(ATA33)速度33.3MB/s、ATA-***TA66)速度66.6MB/s、ATA-6(ATA100)速度100MB/s、ATA-7(ATA133)速度133MB/s
IDE的數據傳輸模式有三種:
PIO模式、DMA模式(直接內存訪問)、Ultra DMA模式
SATA中總共有兩種規范
SATA1.0
SATA2.0
SCSI有
SCSI-1
SCSI-2(Fast SCSI)
SCSI-3(Ultra SCSI)
Ultra 2 SCSI
Ultra 160 SCSI
Ultra 320 SCSI
磁盤的掃描方式有FCFS(先進先出)、SSTF(最短路徑優先)、SCAN(回旋掃描)、C-SCAN(單向掃描)、LOOK(智能監察掃描模式)、C-LOOK(智能監察單向掃描模式)
原文鏈接:http://blog.csdn.net/dapeng0112/article/details/38186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