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豌豆莢應用內搜索協議:普適 經濟 兼容
原創2014年3月27日,豌豆莢發布了其應用內搜索協議API,正式向所有開發者開放了移動內容搜索服務,當開發者接入之后,用戶將可以在豌豆莢內直接搜索到開發者的應用內的內容。
(豌豆莢產品設計副總裁 劉亞平)
據豌豆莢產品設計副總裁劉亞平分享,從2014年1月以來,豌豆莢和22家移動應用進行了合作,為這些合作伙伴提供了1000萬次以上的第三方應用調起,以及1000萬以上的新用戶,因此,接入應用內搜索對開發者有實際的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豌豆莢是***家將應用內搜索這項技術真正落地的公司,關于應用內搜索,筆者前段時間寫過一篇文章,現在我們關心的是,豌豆莢的應用內搜索協議到底是怎樣的,開發者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豌豆莢搜索平臺負責人 李大海)
豌豆莢搜索平臺技術負責人李大海介紹說,開發者使用應用內搜索需要用到microdata、sitemap API、Intent Filter三項技術,其中microdata是HTML5的一項標準,sitemap是傳統PC互聯網就已經習慣使用的協議,Intent Filter則是Android平臺的內部機制,每個學習過Android開發的人都能輕松的應用。豌豆莢并沒有自己造輪子,這三項技術都是業內被廣泛承認的標準,開發者很簡單就能接入應用內搜索,從而保證了豌豆莢的應用內搜索協議的普適性和經濟性。另外,豌豆莢還推出了專門的API,類似PC搜索引擎的Ping功能,使開發者在更新內容后可以通知豌豆莢來抓取,以保證內容的實時性。
關于協議的具體內容,開發者可以從豌豆莢的開發者中心瀏覽。
我們可以看到,通過這些技術,豌豆莢實際上將PC上的搜索搬到了移動互聯網,每一項都可以進行對應:
因此,像在PC上的搜索一樣,豌豆莢變身成為移動搜索引擎,可以索引App里的內容。
然而,豌豆莢并不是***一家做應用內搜索的公司,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Google與一家叫Quixey的公司都發布了它們的應用內搜索標準。
其中,Google的標準叫做App Indexing,它可以實現在手機搜索上展示一個“Open in App”的按鈕,點擊會直接打開對應App的對應頁面。這個技術是利用向網頁里插入link標簽來實現的,樣式如下:
- <link rel="alternate" href="android-app://com.dianping/shop/11566327" />
不過,這項標準需要App開發者有一個對應的網頁,而現在以移動為中心開發的應用有不少是沒有對應網頁的,Google的這項標準本來也是為網站的開發者而準備的。
Quixey則推出了一個叫AppURL的標準,和Google的App Indexing類似,AppURL也需要有對應的Web網頁,然后在網站下面放置一個appurl.json文件,這樣可以達到跨平臺描述內容的目的。
好消息是,豌豆莢同時兼容這兩種標準,豌豆莢的搜索爬蟲也能夠爬取網頁,以獲取其中的描述App的信息,不過仍然需要對網頁的對應內容加入microdata描述。事實上,對于同時有網頁和App的開發者來說,采用App Indexing+microdata能夠同時支持Google和豌豆莢,豌豆莢也支持這樣做。
有些開發者對于是否支持一項協議是看它能否成為標準,一項協議是否能成為標準有很多因素,但豌豆莢這樣開放的態度無疑為它的應用內搜索協議打開了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