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心態下的靠譜創新 飛魚星無線云解析
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移動互聯網極速發展的一年,愈發強大的智能終端承載著令人驚嘆的應用,為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體驗。而作為移動互聯的核心技術,Wi-Fi的重要性也達到了***的高度。在不少企業機構和公眾場所,Wi-Fi甚至取代了有線網絡,成為互聯網接入的唯一方式。
需求的爆發讓商用無線組網產品迅速成為市場焦點。這一年里,業界仿佛突然就冒出很多“資深無線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上可供用戶選擇的產品也成倍增長,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但無線終歸比有線復雜得多,技術上也絕對比不了有線可靠,當缺乏足夠積累的廠商快速推出的產品遇到用戶普遍過高的期望時,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幸運的是,總還有一些靠譜廠商的靠譜產品可以期待,至少對于中小企業和小行業用戶來說,飛魚星科技的無線云產品方案就值得關注。
飛魚星的反擊
2013年對于飛魚星科技來說是壓力山大的一年,這家有著十幾年歷史的公司在一直不溫不火的SMB市場深耕了十幾年,突然發現面臨群雄環繞的兇險局面。面對諸多綜合實力升級的新友商,飛魚星科技必須拿出足夠優秀的產品,才能捍衛自己的市場***地位。
無線云就是該公司重壓之下刺出的破空一劍。面對中小企業和小行業用戶的去有線化需求,飛魚星科技在無線云中整合了集中控制+分布轉發模式的無線方案,與原有路由、交換產品線配合,組成了完整的有線無線一體化解決方案。這套方案與市場上其它產品方案相比有著明顯的差異——它并沒有通過增加功能或是提升規格的常規做法去吸引用戶,而是力圖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去提升真實環境中的使用體驗。
對于無線云,至少有3個理由讓筆者充滿興趣。首先是無線云主打的AirQoS技術,飛魚星科技聲稱它能夠明顯改善多用戶環境下的無線上網體驗,這是筆者在其它產品方案中沒有看到過的,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驗證。其次是交互體驗,且不說商用無線,一般網絡設備只要脫離了家用范疇,配置與維護的難度就會直線上升,仿佛越復雜、越晦澀才越能顯出專業范兒;飛魚星產品的交互體驗一貫是比較出色的,無線部分的引入是否會降低交互體驗,也值得關注。***是價格,市場上好產品很多,但大多數都因高昂的售價令中小企業和小行業用戶望而卻步;飛魚星產品的價格一直以來對其目標客戶群都頗具親和力,無線云是否還能保持這一優良傳統?
紙上談兵不是我們的風格,我們習慣于把產品拿到真實的用戶環境中試(nue)用(dai),再和用戶一起做出評判。非常幸運,很多關注格物資訊的企業都面臨著無線接入方面的難題,我們很快找到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實驗局點——街旁、暖島聯合辦公室。
互聯網企業的真實挑戰
提起街旁這個國內最知名的LBS應用,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個紅色小螃蟹擁有大量忠實用戶,開創了中國LBS應用的先驅。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街旁共享辦公室的暖島同樣是中國***的設計類電子商務網站,在業內頗有影響力。
互聯網企業的業務對網絡都有極強的依賴性,街旁、暖島也不例外,其研發、行銷、售后工作基本都基于互聯網進行。有鑒于此,兩家企業對網絡基礎架構的建設非常重視,很早就采用全思科設備構建了強健的有線網絡,包括核心交換機、接入交換機和防火墻等。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有線網絡已經不能再滿足新生需求。據時任兩家企業的IT總負責人李國祥介紹,它們的辦公網絡主要面臨著兩大難題。***是無線接入體驗不佳,使用家用級無線設備逐步搭建起來的無線網絡明顯不能滿足辦公環境的接入要求,員工不斷投訴無線網絡不穩定,嚴重影響工作。第二是出口帶寬經常性的擁塞,即便有線接入的設備上網也會出現高延遲抖動與丟包。由于缺乏技術手段,李國祥無法判斷流量是否屬于業務應用,更不要提控制與優化了。
街旁、暖島面臨的問題正是飛魚星無線云主打要解決的問題,這讓雙方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礎。在李國祥的陪同下,我們很快會同飛魚星科技的工程師去現場進行了工勘,情況比預想中復雜許多,主要體現在無線接入方面。街旁、暖島的聯合辦公室面積約700平米(同層、開間),需要同時滿足80臺電腦、10臺服務器的有線接入和150臺智能終端/筆記本電腦的無線接入需求。由于機房、庫房和會議室占去了大約1/3左右的面積,造成工位區域的無線終端接入密度較高,最嚴重的暖島辦公區甚至要在不到200平米的區域內保障70臺左右的無線終端正常上網。而且最關鍵的一點,這里和所有互聯網企業一樣,員工對網絡的使用率非常高,基本每臺接入設備都是“活的”,無線網絡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
前文提到過,不明真相的用戶對無線網絡的期望普遍很高,業內人士則決不這么看。各種廣播、低速率終端、私接AP/鄰接AP,隨便一個情況就可能讓無線網絡生不如死。所以我們有點心虛,擔心無線云扛不住這么大的壓力,反而給用戶帶來額外的麻煩;但飛魚星科技倒是很有信心,他們希望無線云能在街旁、暖島的嚴酷環境中接受挑戰。
AirQoS:小技術解決大問題
鑒于互聯網企業工作時間決不能斷網,我們與李國祥協商后,于一個工作日晚間對網絡進行了升級。得益于無線云另一主打技術AirLamp(統一管理、即插即用),無線網絡的部署調試過程變得非常簡單。只要在網關集成的無線控制器內做好SSID的服務配置,網絡中的AP就能自動與之建立信任關系、同步配置并提供接入。當然配置界面中也提供了其它高級設置項的入口,不過多數情況下,這些配置即便不做修改,無線網絡也能工作得很好。
網絡改造中替換下來的一部分家用級設備
第二天大家很早就去值守,心情也比較緊張,不過最終并沒有意外發生。員工也普遍感受到了無線接入體驗的提升,用李國祥的話說,一天下來沒人抱怨斷網、掉線就是最令他欣慰的事。其實對于大多數商用環境,業務最敏感的往往不是無線性能,而是無線網絡的可用性。就像街旁和暖島,研發人員SCP復制數據能到2MB/s還是4MB/s,其實關系不大;但SSH如果不穩定,那問題就嚴重了。
不過穩定只是基礎,是商用無線產品方案必須達到的底線。隨著接入設備及流量的增加,它同樣會面臨嚴峻考驗(這是802.11協議本身的瓶頸)。我們更關心的,是飛魚星科技重點主打的AirQoS技術,又能為高負載環境下的上網體驗帶來怎樣的改進呢?
在之前提到過的無線接入壓力***的暖島辦公區,我們選在下午網絡使用率***的時候,通過一系列測試觀察了AirQoS開啟前后的性能表現。由于無線上網體驗很難用量化的數據做說明,我們采取了錄制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現。
(視頻) http://v.qq.com/boke/page/s/0/b/s0125d53fib.html
就在我們測試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小插曲。當AirQoS關閉、FTP下載文件時,我們身邊暖島的在線客服馬上抱怨說暖島網站打開不全或根本打不開了,直到下載結束后才恢復正常;而AirQoS開啟、FTP下載文件時,這種情況就沒有出現。這難道也是AirQoS的功勞么?
我們馬上用另一臺電腦通過HttpWatch對AirQoS開啟、關閉時打開暖島網站的過程進行了跟蹤。暖島網頁面以動態代碼控制的大量精美圖片為主,與京東等電商網站比較相似。HttpWatch顯示,完整加載暖島網首頁要經過近300次交互請求,下載10MB以上的數據。這樣一次操作對網絡造成的負載無疑是十分驚人的,即便在空載情況下,完整加載暖島網首頁也需要幾秒鐘的時間。
當AirQoS關閉、FTP下載文件時,HttpWatch顯示暖島網頁面的元素加載過程變得極其緩慢,多次出現css、圖片加載失敗的情況,這輕則帶來漫長的等待,重則會因超時造成頁面加載不完整或失敗。而AirQoS開啟、FTP下載文件時,雖然一些元素的加載時間有所增加,卻沒有失敗的情況出現,也就是說頁面可以完整打開,只是比空載時多幾秒鐘時間。
說實話,AirQoS的神奇表現有點顛覆我們對無線網絡可用性的認識,所以在測試完成后,我們與無線云產品總監范海鵬進行了溝通,希望他能對AirQoS開啟與關閉時兩種截然不同的無線上網體驗做出合理解釋。據范海鵬分析,AirQoS中的兩種技術在之前的測試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是協議級別的優化,AP會對每個接入終端預留一定的保證帶寬,避免FTP測試機這種大流量終端占用過多的空口資源;第二是流量優先級的調整,飛魚星科技在AP中實現了一個輕量級的流控引擎,優先轉發TCP交互、DNS、HTTP等時延敏感型流量,給在線客服這樣的時延敏感型應用提供了更好的使用體驗。
由于涉及具體的技術實現,范海鵬暫時只透露了這些信息,但這已經足夠我們在理解AirQoS的基礎上認同無線云的價值。其“提升真實環境中的使用體驗”這句宣傳語,還真不是個市場包裝的口號,至少在經營性場所和中小企業辦公環境中,無線云確實能有效解決用戶面臨的實際問題。李國祥經歷測試后就給出了這樣評價:“一臺電腦無線上網速度再快,影響其他人也不行;所有人無線上網都快,還都穩定,這才是最重要的。”
雙重流控保障業務體驗
某機構在去年發布的《2012-2013中小企業網絡基礎架構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中就指出,無線網絡的可用性不佳和出口帶寬擁塞是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單純解決其中一方面,并不能保證提升網絡可用性;只有同時解決兩個問題,才能給用戶帶來良好的網絡使用體驗。
在隨后發布的“下一代中小企業網絡基礎架構解決方案”中,我們把這一思路落地到產品層面,將流控與無線控制器定為下一代中小企業網絡基礎架構解決方案應具有的基本屬性。可以看到,長期聚焦于SMB市場的飛魚星對用戶需求有著同樣的認識:除了具備AirQoS特性的無線組件,無線云在網關中也集成了新版本的iQoS流控模塊,組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其實iQoS并不是無線云才新加入的技術,它早已廣泛應用于飛魚星多款網關產品中,說是久經考驗也不為過。這幾年我們測試過多款飛魚星網關產品,從***代固定流控到***的iQoS智能流控,配置過程越來越簡單,效果卻越來越好。在無線云中,iQoS對于用戶來說就是一個勾選項,它可以根據流量模型和基礎業務屬性自動調整數據包的優先級,在實現網絡資源公平使用的同時達到保障業務體驗的目的。舉個例子,流控引擎偵測到網頁瀏覽的流量,就會優先轉發;偵測到是P2P類應用的流量,就降低其優先級,慢慢轉發。
在街旁、暖島聯合辦公室中,iQoS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之前,李國祥一直為出口帶寬擁塞的問題頭疼不已,他也嘗試過在交換機、防火墻上進行QoS配置,但效果不盡如人意。部署無線云后,iQoS的開啟讓上網體驗有了很大提升,至少打不開網頁的情況少了很多。也有少量員工投訴一些業務的體驗仍然難以保證,我們經過測試,發現網絡中非業務流量很少,確實是20M出口帶寬存在瓶頸,加到40M后問題解決。
需要說明的是,iQoS只是一個自動緩解帶寬擁塞的功能模塊,假如有不同角色的終端需要差異化的流控策略,需要借助原有固定流控功能模塊實現。如果用戶需要識別、封鎖更多的非業務流量,可以啟用無線云網關中的行為管理模塊和URL分類庫。所有這些功能的配置方法都很簡單,李國祥的體驗就是不看文檔也能快速上手,這無疑是中小企業與小行業用戶迫切需要的。
從某種角度看,iQoS的實現機制與AirQoS很相似,我們甚至推測后者就是前者在無線領域的一次剪裁移植。在無線組網環境中,帶寬從客戶端到廣域網至少要經過AP、網關兩次收斂,而收斂就意味著可能出現擁塞,需要流控技術去緩解。無線云是我們看到的***款同時具備兩次收斂流控機制的產品方案,實測中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許,這一思路未來會成為業界公認的產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