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華為存儲智能融合之道
原創依托“存以智用,融以致遠”智能融合存儲業務的理念,華為存儲在市場上取得了越來越亮眼的成績。在知名IT咨詢公司TBR的2013第二季度計算數據中心基準報告中顯示,自2012 Q2至2013 Q2,華為存儲已經連續5個季度全球存儲銷售收入增長率***。TBR評價華為存儲將領先的簡化理念貫徹為融合存儲架構以滿足客戶效率提升和TCO降低的訴求,從而贏得業績快速增長。
那么,在華為提出的理念中,何謂智能?何謂融合?又帶來了哪些變化呢,本文便為大家解讀華為存儲智能融合之道。
TBR 2013年第二季度計算數據中心基準報告
存以智用——智能之道
存儲系統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日益復雜的業務、不可預量的數據增長等問題都需要存儲系統可以從容面對,智能化便成了發展趨勢。51CTO記者了解到,華為的智能主要集中在對架構和數據的靈活管理,其主要特點為:
1.智能彈性架構
華為存儲在產品架構上都支持分布式彈性架構,可以根據業務的發展智能擴展,容量,性能線性增加,存儲產品伴隨業務成長而成長,并有效地降低了初始投資。這一點,是華為存儲智能融合理念的關鍵支撐要素。
2.智能數據布局
華為存儲在底層數據布局上采用兩層虛擬化技術,不再是傳統的基于物理磁盤的RAID組,而是采用更小粒度的邏輯磁盤單位形成數據保護單元和資源調度單元,從而具備更快的數據重構速度,以及對主機虛擬化環境下更靈活的QoS支撐。
3.智能管理調度
在管理調度上將管理調度模塊內置到存儲產品中,從而具備更直接的系統感知能力,并將展現模塊量化,支持Web化和移動化,便于隨時隨處訪問和管理。
融以致遠——融合之道
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曾在華為2013云計算大會上談到,“華為要順應融合的大趨勢,秉承完全開放的思想,不斷探索IT融合之道。”可見,在華為看來,融合是未來IT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在這里,我們介紹下華為存儲在產品上有哪些融合。
1.多協議融合
華為努力在一套存儲產品內融合支持SAN、NAS乃至Object等多種協議和多種功能。在這一方面,華為OceanStor T系列統一存儲和N9000集群NAS存儲系統便融合了多種接口和多種協議,可滿足多套業務系統統一存儲的需求,存儲資源可根據各業務運行的實際需求進行動態資源分配。同時,華為虛擬化存儲網關VIS系統還可實現異構存儲的統一資源管理,把不同廠家存儲資源融合為統一的存儲資源池供業務應用使用,統一管理降低了管理維護成本,同時同/異步復制功能滿足了災備業務的需求。
2.高中低端融合
華為存儲將高端多空的技術延伸到中低端設備,使得中低端產品共享高端產品的增值特性,并具備從雙控向多控平滑演進的能力,消除了高、中、低端產品之間的升級鴻溝。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存儲各設備基于統一的管理界面,簡化管理復雜度,提升管理效率。這一點深受中小企業的追捧,可以實現以中低端的價格獲得中高端的產品價值。
3.全生命周期管理融合
華為存儲將以往按照數據生命周期管理劃分的主存、分析、歸檔等多個產品合一化,在一套存儲產品內支持存儲、分析、歸檔等多個單元,數據在多個單元間自動調節流動,降低大數據場景下的管理壓力,促進即是決策,提高數據價值的發揮。 N9000集群NAS存儲系統便融合了Scale-out NAS、Scale-out Database和Scale-out Backup,實現多位一體的存儲系統,一套系統就可完成數據從存儲、查詢、備份、分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4.融合閃存
全閃存陣列無疑是今年存儲領域的一大亮點,閃存擁有高IOPS、低時延、低功耗、無機械部件的特點。華為存儲將圍繞著閃存特點來設計,基于創新的、專為Flash設計的存儲系統Raid2.0+ for flash充分發揮閃存高IOPS、低時延的優勢、規避閃存擦寫次數有限的劣勢,讓SSD與系統真正融合,基于全局表項管理、全局動態均衡、全局壞塊管理等技術,推出了固態高端存儲系統OceanStor 18800F,實現了閃存與高端存儲的深度融合。提供超高性能、超高可靠的存儲服務。
智能融合帶來的變革
那么,在智能融合的理念推動下,對華為存儲帶來了哪些變革呢?筆者從華為官網上看到了如下信息:
從表格的信息中,不難看出,相比傳統存儲,華為在技術上取得了質的飛躍。然而,在取得諸多亮眼成績的背后,靠的是華為投身存儲行業十多年來的積累,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向未來,華為存儲仍需堅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智能融合為理念的方向,努力成為用戶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和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