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你了解生態系統的價值嗎?
本周在香港舉行的OpenStack峰會或將成為開源云計算平臺史上最為關鍵的一刻。OpenStack項目正處于發展和成熟階段,Folsom的發布改進了代碼的穩定性,成為了OpenStack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而Havana的發布則有望將OpenStack往更高的層次推進,其不僅提高了測試水平,背后還有一個貢獻者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社區做后盾。
然而,OpenStack世界雖晴空,卻也并非萬里無云。近期,該行業引發了一場熱議:Mirantis公司CEO Alex Freeman發表的最新博客文章以及一項圍繞應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ALM,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的OpenStack孵化器項目提議表明,OpenStack的一個小型但卻有影響力的貢獻者社區并不了解OpenStack消費服務生態系統的價值所在。
“消費服務生態系統”?
這里,我們臨時杜撰了一個新的流行語來闡述本篇文章的觀點,因此首先讓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術語的概念。從各種意義上來說,OpenStack都是一個平臺,是代碼的結合體,通過這些代碼OpenStack得以建立起一個基礎,并用以支持運行一個(希望是)豐富的生態系統解決方案或解決各式各樣的計算問題。它是一個新興市場得以成長和壯大的土壤環境。
遺憾的是,在我看來,迄今為止,人們對OpenStack的所有關注焦點都在于OpenStack本身的發布交付,而不是如何建立起一套豐富的可供用戶選擇的OpenStack使用解決方案。因此,各類系統和平臺公司,初創的或已成型壯大的公司,都要打包、安裝并支持那些想要運行OpenStack核心服務的用戶。這個向客戶交付平臺的市場領域還充滿著許多商機。
然而,這些平臺的價值(至少在商業活動中)是依賴于那些已經成為商業解決方案一部分的平臺。盡管有一些IT部門將“私有云”視為一個商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這些項目均不會取得成功,除非他們能夠在平臺上創建新的收入流,或者將IT的現有業務使用成本進行大幅度的縮減。
因此,這里所說的“消費服務生態系統”指的是使用OpenStack(通過API或其他方式)實現自身價值的用戶和合作伙伴軟件解決方案的生態系統。
AWS及VMware的成功案例
這里我們引用AWS和VMware作為案例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對于這二者,你們可能會認為其最具價值的地方在于推出了虛擬機即服務。但是,如果你和那些依賴AWS的開發人員談談,或者和是那些依賴于VMware的操作人員談談,你會發現這兩套解決方案對于買家來說,最具價值的地方在于:購買用戶可以通過由這二者各自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或社區)生態系統所提供的核心計算服務和增值功能來幫助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
AWS有其自己的服務,如RDS和CloudFont等,VMware則擁有一個龐大的管理和操作工具庫來支持虛擬化和云計算功能。因此,每個平臺的買家可以不需要通過拼接組合解決方案并利用自定義代碼和幫助連線的方式來解決復雜的問題,因為他們可以經常找到商用(或開源)的并且經過測試的解決方案,從而省去了大部分的工作。
這樣,最終每個生態系統都吸引了更多的客戶,從而也吸引了更多合作伙伴,并進一步創造出更多的解決方案,而這反過來,又能夠幫助他們吸引更多的客戶。
OpenStack發出了錯誤的信號
另一方面,OpenStack擁有著一小群的社區成員組,他們一心想證明,在開源云計算方面,無人能夠與其相媲美。Mirantis公司發表的博客文章(從而引發了PaaS和OpenStack爭議討論)明確表示,諸如Heat(一項部署自動化服務)和新提議的Solum(即上述的ALM服務)等項目可謂向那些愿意屈就嘗試并為開發人員增加OpenStack項目以外的價值的用戶下了一道戰書。
希望你們不會跨多個云服務和平臺去嘗試這么做。
這里要指出的是,戴爾的多云計算管理的確為許多云平臺提供了管理服務,其中也包括OpenStack。但這里的問題并不是哪個部分平臺遭到了攻擊,而是OpenStack根本就不應該趕走其他可能幫助其平臺吸引到更多用戶的項目,其中也包括已經成立的PaaS平臺。
OpenStack傳達出的信號是極其錯誤的。整個OpenStack社區不應該說:“PaaS平臺,我們不需要你”(或者“我們不想需要你”),而是應該堅決的表示:“我們歡迎所有能夠令OpenStack變得更有價值的平臺項目,并鼓勵大家為我們的平臺開發出各種應用項目。”
OpenStack應該怎么做
我認為Solum項目的開展是一項不明智的決定,但是我們也很樂意看到:社區的一部分成員在努力關聯Cloud Foundry、OpenShift、Jenkins以及其他開源的PaaS和ALM項目,并讓這些努力得到了應有的關注。而這些關聯不僅可以確保項目能夠在OpenStack社區內得到推廣,而且還有助于推動解決技術問題、項目聯合發布以及聯合促銷的機會。
同樣地,我也希望看到OpenStack基金會能夠積極招募軟件公司,研發出能夠使用OpenStack平臺的軟件,即使這些軟件同時也還支持運行于其他云服務和平臺。他們應該拓展消費云生態系統,并幫助提供機會使得商戶可以通過采用OpenStack服務來獲得盈利,而不是做簡單包裝,然后直接提供OpenStack。進一步來說,還應該鼓勵OpenStack生態系統內的競爭活動。
雖然今年我無法參加香港的OpenStack峰會,但我衷心希望OpenStack能夠取得其上個版本所實現的驚人進步,并在未來聽到更多關于如何其發展壯大的消息。我希望,在未來的OpenStack世界中,軟件項目和供應商不僅能夠從OpenStack中收益,還可以對OpenStack作出其友好的貢獻,希望未來的OpenStack不至于發展成一個對關鍵合作伙伴不屑一顧并拒之千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