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IOE化淺談:能否去“O”進入“My”世界
原創在去年,阿里巴巴集團將正式公布技術團隊合并的事情后,以此同時,也實現了用開源的MySQL數據庫替換Oracle數據庫。2013年6月20日,阿里高調公布其對為支付寶用戶服務了5年的最后一臺小型機下線。在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架構師王堅的主導下,采用PC-Server承載MySQL數據庫,支撐大并發大數據量的核心業務系統。
在全新的IT架構下,淘寶的業務變得更加開放、靈活、高效,并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欲效仿者甚眾。當然了,如果企業沒有總結和沉淀積累,絕對不會盲目去實踐。
下面筆者淺談對去Oracle化進入MySQL世界的一些觀點,歡迎拍磚。
技術
筆者認為,在談MySQL的同時我們要知道開源軟件跟商業產品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開源軟件其實只是一個基本上不成熟的框架,后期需要企業與相關業務去磨合,如果碰到缺陷更沒有廠商對技術的支持。
沒有一個龐大的技術后盾,冒然使用開源軟件結合自己的業務,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阿里其實應該屬于去IOE最徹底的公司。在初期,阿里和淘寶曾經多次嘗試從Oracle數據庫遷移到MySQL,但是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懂MySQL DBA技術的人才極少。
了解“棱鏡門”事件的網友應該知道,目前國內的IT技術積累遠遠不夠。要讓企業真正的用MySQL完全替換Oracle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阿里技術保障部DBA負責人周寶方曾說過,“去IOE”技術門檻很高,其他企業根本無法復制。
成本
去Oracle這不是一個成本的問題,但你又不得不去考慮它的成本。首先,這是一個技術的替換過程,其次必然會考慮更加省錢的數據庫軟硬件解決方案,最后就是時間成本問題。很多人在談阿里的成功,卻忽視它背后花了2年多的時間用重金打造的一個“成長”過程換來如今的低基礎架構成本與高工作效率。
距11g后,Oracle在前段時間推進12c,具有的高性能、輕量級的數據庫性能監控、解決了11g中EM(控制臺)的龐大臃腫、易管理等優勢,總成本無疑是降低的。再者,有非常多的技術細節以及12c許可方式的改變等等。對于用戶來說,負擔一定是減少了,因為系統資源的占用大大減少。如果在按照CPU計費的標準下,用戶的許可的費用也是大大減少。此外筆者覺得如果換成MySQL后,雖然解決了軟件在成本方面的問題,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它的升級和維護成本往往會牽扯到更多的人力和財力。
如果你認為去Oracle替換MySQL是為了降低成本,有人就笑了。
客戶
說到客戶,筆者認為大部分客戶都是比較青睞Oracle的集成系統,再者,Oracle在收購SUN后MySQL也屬于它的產品,就有人擔心MySQL的前途。
像淘寶這樣以及其他電商企業客戶群體大部分都是消費者,客戶的顧慮很簡單,在替換MySQL后沒有誰會考慮你的規模,處理能力等各方面,他們只需順利完成購物交易行為,就肯定你的選擇是正確的。
如果是傳統企業,以金融行業為例,目前國內就難以找到讓客戶滿意又能替代Oracle的產品。原因其實很簡單,在傳統企業IT基礎架構不是很完善,缺乏最佳實踐,經常面臨捉襟見肘的局面。如果冒然替換,不但起不到成本降低的要求,低效的工作會讓自己的用戶無法滿足。另外一個問題,Oracle集成體系在傳統行業已經根深蒂固,幾乎滲透到金融業,運輸業,電信業,連鎖業等等,客戶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種依賴。
在這個要處理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大數據時代,筆者認為推廣Oracle恰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總結:
綜合上述,對于眾多企業來講,用去“O”進入“My“世界還是行不通的,當然這是一個趨勢,并不是一個最佳選擇。與互聯網目前的形勢來看,傳統IT架構還是比較重要,跟規模與需求無關。想進入“My”世界,且要師夷長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