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最近有人在國外社交問答網站 Quora 上提問“創業即將失敗的幾個癥狀”,引起了國外創業者和投資者的大討論。TECH2IPO 為各位選編了一個***的答案,言辭犀利,請各位創業者看看自己是否出現了這些癥狀,“對癥下藥”。
-
產品無法滿足目標用戶群的需求。比如在電視上看 3D 電影,如果你問別人為什么他們喜歡在電影院看 3D 電影而不是在家看 3D 電影,那是因為即便用戶家里有支持 3D 功能的電視,他們體驗過之后也會覺得 3D 電視的 3D 表現根本就沒法跟電影院比,所以他們更傾向于在電影院看電影。
-
不敢嘗試想法。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可以明確的說,絕大多數創業企業在開始的時候都伴隨著炒作和吹噓。這種炒作和吹噓是很有用的,創業本來就很困難、很痛苦,所以必須要讓自己覺得非常酷。但是炒作也有風險,因為它讓人們覺得你不可能失敗。如果創業團隊不腳踏實地地干些事,風頭過了之后麻煩會更多。因為風頭過去之后,你便會發現自己的想法爛得一塌糊涂。所以創業初期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知道真相,而非沉浸于未來的幻想。
-
對用戶關愛不夠。如果你指望自己的企業能夠在未來幾年內都為消費者服務,為他們開發新功能,我想你肯定得關愛他們。YouTube 的***位設計師,也是我的老朋友,就喜歡騎著自己的摩托車跑到用戶的家中去看看他們是如何使用 YouTube 的,他這種做法能真正體會到用戶的想法。
-
選擇不適合的行業。假設我不喜歡體育,我肯定是不會創辦任何和體育相關的東西。如果我想要給用戶制作出***的產品,那么我就必須時刻想著用戶。
-
對團隊關愛不夠。團隊成員之間有矛盾?創業者之間有沖突?管理層不懂得用人?一個企業內部都不懂的相互關愛,還怎么去關愛用戶?
-
追求***。追求***會害了自己。你知道早期的用戶最關心的是什么嗎?對于創業企業來說,這些就夠了,不要再去管其他用戶的建議和問題。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了這些瑣事上面,試圖做出一個滿足所有大眾需求的***產品,你有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嗎?
-
不考慮回報。許多人做的是產品,不是買賣。產品和買賣有什么不同?做買賣就得賺錢養活企業。做產品讓人聽起來很興奮,但是做買賣就聽起來很俗套。只有當你的企業有了足夠的基礎之后,你才能對外說是做產品。光做產品不考慮成本和回報?搞笑。
-
太過關心別人的想法。有人擔心競爭對手的想法,有人思考朋友怎么想,有人追逐硅谷的風潮,更有人思考投資者的想法。不要亂想了,多思考用戶的想法才是正經事,而且要堅持自己的風格和目標。
-
創業初衷有誤。你創業是搞著玩?還是想一夜暴富?還是想登上報紙、媒體頭條而出名?還是想早一個只有創業者自身想要的東西?對未來沒有期待?錯誤的想法引導的創業,肯定會引向失敗。
-
無知者最可畏。達克效應告訴我們,無知者比有知識的人更容易自信。一般的成功創業團隊其實都不知道他們的團隊已經很棒了,但是無知的團隊會盲目地、自信地認為自己的團隊很厲害。這種無知的創業者如果創業的話非常危險。
來源:Qu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