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平臺前世今生,從殺手到推手
鮑爾默在很多很多年前的微軟開發者大會上狂吼“Developers! Developers! Developers! ....” (開發者!開發者!開發者?。┲钡铰曀涣叩臅r候,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估計沒什么人能理解鮑爾默為什么那么激動。
而到了2008年,鮑爾默在MIX08上再次大聲呼喊“Web Developer! Web Developer!! Web Developer!!!!”時,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已開始慢慢加入到對開發者的爭奪中了。
在這年,校內網已追隨Facebook推出了自己的開放平臺。國內最早的社交用戶,已經開始在校內上玩上了由五分鐘開發的《快樂農場》,當然還沒人能預料到這個小游戲后來幾乎風靡了全世界。
從創業殺手到創業平臺
曾經的中國互聯網,是一場規模浩大的終端用戶圈地運動。所有的玩家都拼了命的想辦法把終端用戶聚集到自己的應用里來。門戶,搜索、通信、音樂、游戲、購物、殺毒什么吸引用戶,就自己做什么。甚至有人用“狗日的”這個非常粗鄙的詞,來形容中國互聯網環境里巨頭和創業企業搶食市場機會的現象。
Facebook開放平臺
2007年5月24日,Facebook的Facebook Platform上線可以說是開放平臺一個里程碑事件。盡管在此之前互聯網上也有一些公開服務,比如一些航班查詢服務,谷歌的地圖服務等。但像Facebook那樣,把用戶賬號、社交關系、信息通知等一整套系統開放給開發者,讓開發者以Facebook為基礎開發、分發各種應用絕對可以說是一種創舉。
開放平臺最早只是軟件工程中的一種思想,由于軟件特別是網絡軟件的復雜度越來越高,對軟件的修改和功能擴充變得越來越難以維護。為了使各種軟件系統可以方便的互相協作,軟件業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當然在互聯網時代最成功的方案莫過于SOA(面向服務的構架)。
SOA思想把軟件各個功能打包成一個個服務(即Service),整個系統由不同功能的服務互相通信完成,這樣,整個系統就不會因為過于龐大而難以維護。各個服務都單獨完成一項小小的功能,非常易于維護,而不同服務連接起來又可以完成復雜的任務。
SOA解決了軟件復雜度和協作的問題,也帶來了新的機會。既然在企業內部不同的服務可以互相的通信,完成復雜的功能,那么當把這種服務對外發布以后,只要遵循相應的規則,外部系統也應該可以很好的和內部系統銜接,從而創造一些全新的應用。
國內開放平臺最早的跟進者莫過于作為Facebook翻版的校內網,在2008年7月8日,校內網幾乎在國內最早發布了其開放平臺。并且其后在其平 臺上誕生了《開心農場》這樣一款風靡全網的應用,并成為此后在Facebook上大紅大紫Zynga的《FarmVille》的原型。
2011年12月13日,Zynga完成IPO成功登錄納斯達克,首日市值達到66.5億美元,讓人們看到了在開放平臺之上孕育出百億美元級公司的機會。
繼校內網之后,國內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開放平臺。國內開放平臺的起源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類是國外應用翻版的跟隨,這其中包括最早的校內網和新浪微博。因為Facebook和推特為他們建立了開放API的范本,這類應用幾乎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實施開放平臺戰略的企業。
第二類是以流量變現為目的的開放平臺:2009年8月百度推出其開放平臺“框計算”,在搜索結果中直接嵌入三方應用;2011年以后騰訊、360分別推出了的Q+桌面、360桌面等虛擬桌面。
Q+平臺
這些開放平臺的目的是通過巨大的裝機量或流量,幫助開發者推廣應用,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中國互聯網歷來的入口思維,即我控制了入口,我就可以想辦法 把流量帶給旗下的其他應用。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各種虛擬桌面,然而由于其和原有業務過于割裂,桌面類開放平臺的嘗試幾乎都不是特別成功,但卻給各家的開放平 臺打下了技術和市場的基礎。
另一個方向是以淘寶為代表的以解決業務需求為起源的開放平臺。淘寶開放平臺萌芽于2007年,它誕生的目的是為TP(淘寶開放合作伙伴)提供相應的支撐,其核心是賣家工具。其后隨著開放平臺技術,特別是OAuth協議的完善,淘寶開放平臺也漸漸的從賣家工具向其他各類應用發展。
開放平臺的誕生緩解了巨頭和普通開發者的關系。開發者不需要直接和這些巨頭競爭了,開放平臺為小型開發者提供了一個“站在巨人肩上”的機會。巨頭搭 臺,開發者唱戲,看起來其樂融融。另外一方面活力無限的開發者們又為平臺用戶創造了各種各樣新鮮的應用,提高平臺的粘度;更實際的是開發者在平臺上產生的 收入,對平臺商來說也越來越可觀。
到2013年的今天,主流的互聯網企業都或多或少的實現了平臺的開放,當你打開一個稍微有點規模的網絡應用主頁,你總能找到“開發者”或者“開放平臺”的入口。 到2013年,主流的開放平臺都已經初具規模。淘寶開放平臺的數據顯示其日調用量已經達到20億/日。4月騰訊則宣布其開放平臺的開發者累積收益總額超過30億元。開放平臺逐漸成為很多開發者創業的選擇。
留住開發者,巨頭們的新任務
不管這些開放平臺的初衷是什么,對于開放平臺來說,最重要的是開發者。而對于開發者來說其核心并沒有太大差別。開發者最關心的是平臺可以為自己帶來多少用戶,變現渠道是否通暢。
開發者并不像終端用戶那樣忠誠,他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渠道商和供應商。醋溜科技創始人呂晉杰大概是最早一批在人人網上開發應用的人。雖然其對社交化應用的經驗是在人人網中積累的,但是他真正發力的產品《歡樂淘》卻是在騰訊開放平臺里開花結果的。而其流量導出的地方竟然是另外一家巨頭淘寶。
呂晉杰看重騰訊開放平臺的用戶關系鏈資源。顯然,相比淘寶自有平臺,騰訊的平臺更適合產品的傳播,但是作為一款導購類應用,騰訊自有的電商平臺卻又非常乏力,此時選擇淘寶成為其變現渠道也無可厚非了。
云計算
為了留住開發者,平臺商一方面完善自己的平臺,不斷的提供更多的開放資源,更好的推廣,更多的變現渠道;另外一方面也開始為開發者提供底層的技術支撐。開放平臺戰略和云戰略有著不可割裂的關系。
一般的小開發者一般無法自己搭建一個可靠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特別是當用戶量暴增時,沒有大規模運維經驗的小型團隊很難撐住突如其來的流量。
根據一個五分鐘(開心農場的開發方)前員工透露的消息,當年促成五分鐘把《開心農場》賣給騰訊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由于五分鐘無法維護一個千萬級訪問的應用,服務器經常崩潰。
在自營時代,平臺只經營自有應用的情況下,巨頭們對解決開發者們的基礎設施問題并不關心。但當進入開放時代,這個問題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不穩定的 服務不僅會對平臺上的三方開發商造成影響,也會給開放平臺本身帶來負面影響。平臺上應用的質量不僅僅是開發商的聲譽,也是平臺本身的聲譽。
2012年的淘寶雙11促銷,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商奇跡。而阿里的云平臺“聚石塔”成為支撐這些海量訂單處理的的重要環節。據官方數據顯示,雙11當天,聚石塔內系統處理的訂單超過天貓總量的20%,比平時增長20倍,而錯單,漏單率為0。
云平臺一方面可以為開放平臺的應用提供底層基礎設施,也可以更好的鎖定開發者,而且因為云服務是準2B型服務,大多數云服務從誕生之日起便是付費服務,現金流良好,因此云服務在開放平臺之后成為各大巨頭相繼進入的領域。
開放平臺的陷阱
開放平臺因其“開放”而美麗,但時常也因為其飄忽不定的“開放”規則,成為創業者的陷阱。
推特曾經以其完全的開放而著稱,于是各種第三方推特應用五花八門。但從2011年三月開始,推特開始告誡第三方應用開發商不要開發自己推特客戶端了。很多應用因為官方的不支持而死去。
而年初的時候,Facebook開始封殺短視頻應用Vine,也讓人們開始懷疑所謂的開放平臺其開放的邊界在哪里,如何界定。
2011年的時候,返利類應用紅極一時,大大小小的開發者涌入,好好的淘了一把金。但到2012年底,淘寶開始封殺現金類返利網站。雖然說這里面有合理的穩定商家價格體系的考慮,但其客觀上的表現是淘寶平臺的出爾反爾。當然伴隨著新政策的出臺的是一大批返利網站的死亡。
而近期淘寶開始封殺超低折扣引流應用也引起很多開發者的不滿。被封殺的應用中不乏一些拿到了大筆風險投資,已經開始大面積地面推廣的應用。
在開發者為平臺帶來增量利益時,開發者和平臺的關系當然不錯。但當平臺的核心利益受到三方應用威脅時,三方應用常常會受到平臺無情的絞殺。
在開放平臺上開發,當然比自己單打獨斗強的多,平臺提供的帳號資源、推廣資源、用戶關系、變現手段,都是曾經的開發者不可能擁有的資源。但也像在獅子旁邊撿食,小心點可以吃個飽,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獅子給吃了。
開放平臺的概念從誕生開始,就給了平臺和開發者無限的想象空間。通過開放平臺提供的各種功能和資源,開發者可以利用曾經自己都完全不敢想象的資源, 正真做到“站在巨人肩上”,你甚至可以把原來老死不相往來的競爭對手的服務通過自己的平臺嫁接在一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而平臺商們則可以通過三方應 用無限擴展自己的外延,成為一個“萬能”的平臺,這一切看上去是多么美好。
但無論國內外,開放平臺都是一個誕生還不到10年的新生事物,其游戲規還遠算不上成熟。各種開放平臺,就如同當年的淘金熱,機會和風險一樣無處不在。也許下一個十億、百億美元級的機會正埋藏其中,也許只是普通的鐵礦,但不探索誰知道里面有什么呢?開發者們,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