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生態之爭:淘寶微信互相屏蔽
聲明同時稱,“微信團隊近期也出臺了一些針對淘寶商品及淘寶賣家在微信上營銷的限制措施,以此來保護微信用戶的感受,這與我們保護用戶體驗及安全的訴求是一致的。”
阿里官方此處提到微信對營銷賬號的限制僅僅發生在五天前,騰訊封殺營銷賬號,其中不乏80萬粉絲的公共賬號,其中大多是淘寶廣告的公共賬號。
微信如今已是騰訊的“心頭肉”,騰訊內部對“如何使用好微信”一直抱有謹慎態度。一名騰訊人士對記者表示,騰訊十分看重用戶對微信的體驗,因此不愿讓其淪為過度營銷的犧牲品。
而在電商專家魯振旺看來,這場以“安全”之名的相互屏蔽,實則是背后生態控制權的不同理解。
阿里與騰訊的直面競爭終將到來。
財報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騰訊凈利潤為6.494億美元,而阿里為6.69億美元。目前,騰訊市值達860億美元,而阿里的IPO估值則瞄準1000億美元。
雖然,從表面看,騰訊主要是圈用戶,阿里則主要圈電商,但隨著國內互聯網用戶行為由娛樂向商務的轉變,二者的滲透率越來越重合。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在實體經濟領域,娛樂業的規模遠小于零售業,而在網絡經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成熟,電商的交易規模也會超越網絡娛樂的營收規模,這也意味著,阿里的估值超越騰訊是遲早的事情。
而隨著用戶行為的不斷滲透,圈用戶的騰訊為了幫助用戶在自己的生態下達成一站式服務,就免不了去構建電商業務,而圈電商的阿里為了防止自己的流量不受用戶其他行為的限制和牽制,也會考慮在電商之外構建自己的流量閉環。
2012年,美麗說、蘑菇街等導購類網站在騰訊與阿里的生態邊界中一觸而發。有數據統計,美麗說、蘑菇街等第三方導購類網站占據淘寶外部流量來源的10%,而美麗說、蘑菇街卻要花費較高的市場費用在騰訊購買流量。也就是說,淘寶有10%的流量變向來自于騰訊,這是讓淘寶無法接受的。此外,2012年下半年,美麗說還獲得了騰訊的投資。
魯振旺認為,在這場入口、流量和用戶的爭奪戰中,阿里顯然不愿被動,2007年,阿里曾封殺過百度的流量,之后自己嘗試做通用搜索,如今封殺微信可謂如出一轍。
今年4月,阿里以5.86億美元收購新浪微博18%股份,阿里董事局主席馬云自此找到了在自生生態中,可以替代微信的社交產品。
事實上,阿里與騰訊微信的相互屏蔽,也不僅是交易安全和用戶體驗的考慮。一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微信支付環節的完善,以及交易閉環的打通,阿里很擔心未來的淘寶賣家與買家在微信上進行溝通、購買、客服和售后,而阿里僅僅成為了一個“光禿禿”的商品展銷柜。
騰訊的顧慮則在于,不希望微信最后僅淪為淘寶的一個流量入口,為淘寶的交易輸送用戶。微信對于騰訊承載的意義,還有更多。
阿里與微博雙向整合提速
此次阿里與騰訊撕破臉皮,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馬云的底氣在于已經有了外部流量獲取利器:2013年4月,馬云找到了新浪微博。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年網站微博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新浪微博短鏈接分享排名中,前10名網站共占總分享量的27.2%,其中僅淘寶網就占到8.2%;短鏈點擊量排名中,淘寶網排第一占7.6%,天貓占0.5%。此外,來自淘寶方面的數據顯示,新浪微博為淘寶帶入的流量占據總外部流量的10%。
在戰略投資新浪微博前,阿里也內部孵化了眾多類微信、SNS產品,但推出市場后均不太成功。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短鏈分享量上可以看出,阿里與微博合作確實有著天然的結合契機。其主要原因在于,微信的好友關系鏈雖然更深,但呈閉環,不容易發散,而購物行為有從眾屬性,而不是一對一的關系。此外,微博的圖片、視頻等富媒體表達形式,相較微信更有利于展現。
而阿里與新浪微博的雙向整合也正在提速。目前,淘寶與新浪微博的用戶賬號已經完全打通。這意味著,用戶在淘寶網的網購數據與用戶在新浪微博的社交、興趣數據,在未來可以完全共享,在微博界面的右側,出現可推薦的淘寶商品。
此外,為了加強阿里在外部流量的獲取,雙方已共同組建了一支研發團隊開發,推出針對淘寶賣家的專有微博后臺。賣家在操作該微博后臺時,可以選擇將商品分享給自己的微博粉絲,以此形成賣家與買家的關系維護以及商品的二次傳播。此外,微博移動APP也將同PC端一樣數據打通。
淘寶方面對記者表示,由于只有關注了該淘寶賣家的用戶才能收到商品信息,因此并不會對新浪微博的整體用戶形成騷擾。
一名新浪人士對記者表示,用戶從微博導入淘寶達成最終交易,微博平臺方并不參與直接分成。他透露,產生的商業利益,都在阿里投資新浪微博所給新浪微博方面帶來的3年3.8億美元收入的投資框架之內。
不過,阿里聯袂新浪,摒棄微信,可能會對第三方創業者帶來重創。魯振旺表示,那些在微信生態中做淘寶營銷的公司,前景將變得非常渺茫。而未來的對策可能會轉向騰訊易迅、京東等其他電商,但后者均沒有設立像淘寶客那樣的收入機制。而一名投資者對記者表示,此前美麗說選擇騰訊投資,也正是看到了騰訊微信在電商生態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