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萍:WorldView3最新技術進展及國內遙感市場展望
原創徐麗萍的演講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介紹一最新的World View3技術進展,另一方面從作為數據分發商的角度跟大家探討一下國內目前高分辨率衛星影象的發展及展望。
最新的World View3技術進展
大家知道World View3系列和快鳥衛星是美國的一個高分辨率的衛星星座。2001年發生快鳥以后到現在先后有三顆衛星升空發射且投入使用。目前在軌運行的World View1和2應用比較多比較廣的。目前這三顆衛星采集能達到7億平方公里的數據。將來隨著World View3的發射,年采集能力能達到11億平方公里。
World View1是05米全色的數據,World View2是八個波段的,這是目前高分辨呂薇性分辨率情況。將來World View2到World View3到底有哪些變化和提高呢?World View3市第一顆超光譜超高分辨率的商用衛星。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衛星新的特點。首先是超光譜。目前衛星一般都是三個波段,或者四個波段的波譜,到了World ViewWorld View3的時候,已經在多光譜的基礎上增加了4個波段。通常說波段十個到一百個之間叫超光譜,World View3將來會是16個玻段的數據,所以說它是一個超光譜的數據。
為什么World View3增加了八個波段呢?可以看這個曲線,紅色是地表對太陽光反射的曲線。藍色是的大氣對于太陽光的反射的曲線。在1.2納米之前,前面這個波段里在1.2納米到0.4之間,這是目前衛星波管譜分布比較集中的波段。地物反射信號是比較強的,但是在這個波段,就是在1.2之前到0.4這個階段,雖然是地物的反射比較強,但是大氣反射也很強,甚至更強。這個波段條件下,我們在星上探測到的強度,也就是這條黑色的曲線,不僅僅是地物的強度,也有大氣的增強和干擾。這是在1.2目前條件下,衛星波光譜會遇到的問題。
但是1.2之后,顯然地物反射強度衰減很的厲害,但是大氣干擾衰減更厲害。也就是說1.2到1.4之間,星上探測的曲線越來越接近地物的反射。通過這八個波段的紅外和前面八個波段的光譜World View3就有了16個數據的超光譜。這里不僅僅是大氣的影響,同時段波紅外也是我們創制各種覆蓋的區域。
舉一個例子,現在看到的是通常的多光譜數據它的合成的效果。在一般情況下三維波段包括我們看到的,層次還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們加入了超光譜,多個波段合成的話,同一個地區,反應出來不同的層次要豐富得多,通過這些不推的層次即刻義解讀出來這個地區的不同的礦產資源分布。這也是多光譜、超光譜作應用方面的一個非常好的說明。當我們有了16個波段的時候,就可以有非常多的波段的組合選擇,可以選擇1、6、7這三個波段,還可以選4、5、1這三個不同的波段。通過不同的波段選擇可以分別初步同德地物。這是多波段光譜給我們的應用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變革優勢。
World View3除了增強光譜以外還搭載了全新探測器,就是云、大氣成交、冰、雪等等。事實上用了12個波段針對典型的地圖或者典型的干擾因素,比如云、雪、大氣等等。我們針對這些特診有它相應特點的波段。這個探測器CAVIS會隨著高分辨率的探測器同步的接收地面的信息。我們一方面能夠得到地面高分辨率和高光譜分辨率的影象數據,同時也獲得了不同特征的信息。這樣能夠使我們大提高影像波譜分析的程度,甚至可以通過CAVIS探測器大氣校正實現天氣定量的遙感。有了這探測器可以對云、霧等處理方法有很大的改進。
從分辨率來說,大家都知道現在用的數據是0.5米,將來全色波段空間分辨率是0.31米,多光譜空間分辨率1.24米,短波紅外分辨率是3.7M,CAVIS波段分辨率會達到30米。
在采集能力方面,World View3增加了20%的采集單元。在同等分辨率條件下,World View3采集能力會提高20%。定位精度方面,World View3會達到3.5米,下傳數據會提高50%輻射分辨率會達到14%。同時在產品線上也會更加豐富,客戶選擇也會更加靈活。同時在產品的附加值方面,將長期提供大氣、氣溶膠等提供模型。
緊接著徐麗萍從作為影像的分發商角度談一談對目前國內高分辨率影像現狀的一個展望。
高分辨里影像已經達到了規模化應用的現狀。國內對規模化應用不是現在,比如早期1:50000的圖等等。這些項目中衛星影像主要是10米,現在亞米級衛星影象也成為了規模化的趨勢。在地理國情監測項目中我們實現了0.5米衛星數據全覆蓋。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在國內已經達到了一個很好的情況。
在國內應用的另外一個現狀的特點就是大眾化。可以看到目前的百度、搜狐、騰訊等都提供高分辨呂薇形影相,這些都是徐麗萍公司提供的。通過受眾非常廣的網站已經深入到大眾化的群體中。
將來的發展趨勢:過去的這些年里,遙感衛星數據,最多的還是給政府機構。政府機構一般都有自己非常專業的遙感的專家組織隊伍。所以公司給政府機構提供的數據都是全色,捆綁等等這樣的數據城市在給用戶提供服務。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也隨著應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為數據產生應用。企業對數據的應用更希望數據能夠產品化。在這方面做的嘗試之一就是推出的視景圖,我們基于我們的數據源做了全國500多個城市高分影象圖,做了一些大的經濟圈和現在開始做省域的數據圖,這些都是定型的標準的產品。最后會做的一個覆蓋全國的高分影象數據。這種產品在企業應用比較方便,比較容易被企業接受。比如說我們這種產品在企業應用比較好的,通過企業的自有云,讓企業操作層面、生產層面能夠通過它的自有云接入我的產品,實現自己的影象分析、做設計、甚至做導航地圖等等。這種專業的服務就是以產品為基礎,如果我們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的還是單景的,很難實現企業級應用。所以產品化服務應該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一個趨勢。
第二個趨勢就是信息化。當給客戶提供戰略鞭策分析的時候,提供的已經不再是影像信息,而是基于影像油罐陰影的長度,看不出來油罐的數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個戰略有儲備數據,這時候給用戶提供的就是基于影像提出來的信息。其他方面的案例更多了,給用戶提供的不是影象本身,而是在水利灌溉的時候哪些地方水泥灌多了,哪些地方水正合適,哪些地方缺水。可以通過信息服務發揮作用。
隨著國產衛星發展越來越迅猛,高分衛星應用發展趨勢國產化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衛星資源越來越分布,甚至商業化高分辨呂薇寫都會在很短的將來投資事行應用。所以國產化也將是衛星發展的重要趨勢。
隨著數據源越來越多,隨著應用面的發展越來越廣,系求越來越廣。勢必要有一個必要的趨勢把握,一個是國內國外資源、光學、雷達資源、航空、航天資源。
另外一個就是產業融合。比如遙感加嚦嚦信息、遙感加地理信息加互聯網、遙感加嚦嚦信息加互聯網加移動互聯網。當遙感地理信息跟互聯網結合起來,這時候引導就成了專兼的大頭。前面很多論壇看到了互聯網和移動的等等。要做產業融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沒有那么的容易。這需要這個企業要有相當多的資源,也要有足夠的實力。四維世景我們也做了一些探討,比如我們想是不是能夠跟新聞事件、新聞媒體結合起來。我們不僅可以辦到新聞事件的發生,對新聞事件發生地也可以表述的更為準確和驚精確。比如遙感能不能和旅游結合起來,是不是從這個角度把遙感跟更廣大的消費群體結合起來。
遙感廣大消費者群體互動已經開始了這個互動會帶來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遙感后續發展,融合、產業融合是一個必然的其實。
比如說手機和數碼相機的結合,催生了現在的智能手機等等,這個產業是非常火爆的。互聯網跟零售業的結合都是產業融合帶來的新的機會,遙感和地理信息、移動互聯網的信息組合將來市場空間更大。四維世景屬于中國航天,通過背靠中國航天我們可以借力資源優勢。中國四維是業內少有的幾個地理信息國有的大的廠商。我們隸屬于中國四維也可以擁有天空、地一體化的模式。DG擁有五顆甚至到明年7月份的時候發射的話衛星數會更高。
然也融合是行業應約的更高境界,產業融合將推出DP,產業融合將為我們成就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以上是來自51CTO記者為您帶來的現場報道,更多相關資訊內容請關注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