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技術備受CIO關注 2013年成熱點
近日,全球著名的調研機構Gartner,針對全球IT主管進行的調查顯示,大數據技術正在受到企業的關注,并且在2013年內對于大數據進行投資。Gartner預測,有42%的IT主管已投資于大數據或計劃在未來一年內進行投資。
2013年大數據元年
Gartner研究副總裁Doug Laney表示:“企業對大數據的認識以及其所能帶來的新的業務轉變與日俱增。新的問題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策略與技術?’以及‘我們如何衡量并確保投資回報率?’目前多數企業仍處于采用大數據的早期階段,僅少數已將其運用至企業層面,或是能認識到大數據對其基礎架構、企業與產業所產生的全面影響。”
市場破壞力使得新興數據類型和新式信息處理方式不斷產生并且增加需求,企業在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下也著手進行大數據研究計劃。其對大數據技術的采用來自于兩個主要原因,必要性與信念。企業逐漸意識到大數據研究的重要性,乃因為認識到大數據能夠帶來傳統的數據來源、技術或應用無法比擬的顯著或潛在的業務機會。此外,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也包含了大量的使用案例。
Gartner研究副總裁Frank Buytendijk表示:“這使IT和業務主管擔憂的是他們在推動大數據研究計劃上是否落在了競爭對手的后面。無需煩惱,現階段的創意與機會無窮,且部分極佳的大數據想法來自于采納并調整源自其它產業的創意。然而,這也增添了縮減衡量大數據技術、方法以及替代方案周期的困難度。”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Gartner預測至2015年,20%的全球前1,000大企業會將其策略重點放在“信息基礎設施”,而其重要性等同于應用管理。
看好大數據商機,各行業中的企業無不預先搜集并存儲為數眾多的運營、公共、商業與社交資料。然而,對絕大多數行業(特別是政府機關、制造業與教育)而言,結合上述資源與目前尚未充分利用的“黑暗數據”,例如:電子郵件、多媒體與其它企業內容,才能轉換成業務最直接的機會。
Gartner認為,通過整合并綜合分析各種各樣的數據,而非僅個別的,企業能夠取得最獨特的商業見解、流程優化與最佳決策。盡管大多數大數據的運用聚焦于資料取得的多寡和速度,Gartner調查顯示,最終的決勝點取決于能否擴大數據來源。
大數據處于初級應用階段
除Gartner調研發布的大數據技術在企業的應用報告以外, 我們還看到不久前IBM宣布在全球發布針對“大數據”的調研白皮書《分析:大數據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分析:大數據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調查顯示,各類組織目前開展的大部分“大數據”項目都旨在改善客戶體驗,貼近客戶是大部分組織實踐“大數據”的首要任務。
除了“以客戶為中心”(49%的受訪者將其列為首要任務)之外,“大數據”在早期階段還用于實現其他的職能性目標。近五分之一(18%)的受訪者把優化運營列為首要目標。“大數據”的其它應用則主要集中在風險和財務管理(15%)、實現新業務模式(14%)以及員工協作(4%)方面。
四分之三的受訪者(76%)目前正在開展“大數據”項目開發工作,但報告證實,大部分受訪者(47%)當前仍處于早期規劃階段,但同時也有28%的受訪者正在開發試點項目或已經實施了兩項甚至多項“大數據”解決方案。還有近四分之一(24%)的受訪者尚未著手開展“大數據”活動,并且還在研究大數據對其組織究竟有何益處。
顯而易見,“大數據”將帶來蓬勃商機。近三分之二(63%)的受訪者表示,信息(包括大數據)和分析的使用為其組織創造了競爭優勢。在此次調查中,提及“競爭優勢”的受訪者比例與2010年IBM調查相比增加了70%(2010年比例為37%)。如今,實踐“大數據”的大部分組織都是從運用核心分析能力分析結構化數據入手的,例如查詢和報告(91%)以及數據挖掘(77%)。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組織采用了預測建模技術。但“大數據”也要求組織具備分析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能力,其中包括各種全新的數據類型。
在超過一半的“大數據”項目中,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組織采用了先進技術來分析自然狀態的文本,例如呼叫中心對話內容的文字記錄。這些分析技術包括解釋和理解細微的語言特征,例如情緒、俚語和意圖。此類數據可以幫助企業(例如銀行和電信服務提供商)了解客戶當前的情緒狀態,并獲得能夠直接用于推動客戶管理戰略的寶貴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