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刀山,右火海:網絡電話何去何從?
在固定電話橫行的時候,手機憑借著方便攜帶,隨時聯系的特點迅速風靡市場。但高昂的手機話費卻讓所有的用戶都叫苦不迭。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運營商“雙向收費”的丑惡嘴臉。但風水輪流轉,也就是在那時候,PC端的網絡電話憑借資費實惠而風靡一時,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用戶。
但我們都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的發展,形勢又有所不同。網絡電話將PC上的那一套完全照搬到了移動終端。但如今的形式卻更加不明朗,一方面是與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爭奪著愈加下滑的語音通話服務,一方面有著微信、默默這樣移動終端對講機式交流軟件的狙擊,網絡電話的發展前途顯得十分暗。在這樣的新時代,網絡電話將何去何從。
左拐是刀山:運營商依然是橫亙的大山
曾經,網絡電話之所以能夠以星星之火取得燎原之勢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運營商語音通話業務收費的昂貴。當時的“雙向收費”、“長途6角/每分鐘”……讓無數用戶對著自己的錢包“無語凝噎”。而網絡電話在剛開始就主打低廉話費,長途、市話基本都是“1角/每分鐘”,節約了用戶大量的話費。而且因為當時的網絡電話都依托于寬帶,寬帶比較穩定,因此,通話質量也足夠讓人滿意。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科技的進步,特別是3G通信技術的成熟和普及,運營商語音通話業務的收費變得越來越低廉。“雙向收費”自然是早就沒了,長途話費也都是2角/每分鐘乃至更低的價格了,甚至很多地方都推出了“隨意打”的功能——語音通話不再收費了……這一系列的舉措都讓網絡電話的價格優勢不復存在。一旦價格優勢不復存在,那網絡電話的劣勢自然凸顯出來 ——畢竟沒有運營商提供的語音通話服務穩定、方便。
此外,眾多網絡電話品牌目前還正面臨著運營商“正統”網絡電話的沖擊。因為就在近日,經信息產業部批準,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四個地區試點網絡電話業務。這無疑是對目前眾多網絡電話敲響的警鐘,再不加快自身進化的步伐,運營商的碩大屠刀就要斬下來了。
右轉是火海:語音社交軟件步步逼近
我們都知道,現在是移動互聯網告訴發展的時代——2012年中國4.2億的手機上網用戶。自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種創新的應用、軟件層出不窮。網絡電話自然也不甘居于人后,KC、UUcall、愛聊、有信、微微、阿里通……都紛紛推出了移動版。想必有著多達數億的智能手機用戶,必然能分一杯羹。
但事實真的有這么簡單嗎?網絡電話不可回避的對手之一就是微信——這個有著3億用戶的龐然大物。好友之間的語音對講只需要較少的包月流量,就能夠暢所欲言,這種交流上的隨意性可不是網絡電話所能取代的。另外,還有很多類似能夠通過語音交流的軟件。如陌陌、抬杠、啪啪、Line……這些在移動平臺上大火的應用的顯著特點就是帶有強烈的社交屬性,能夠讓人產生依賴感和群體感。而且交流的方式眾多,還能產生一個個的小圈子。
相比之下,網絡電話的移動版目前還只是完全傳承了PC端的一切功能和屬性,還是單純的以打電話的語音通信功能為主。可以說,在功能的多樣性上,網絡電話已經完敗于其他移動平臺的社交屬性軟件。再加上它收費的特性——即使免費,也需要用戶花費大量時間去做推廣任務,更是讓習慣免費的用戶望之卻步。此外,雖然現在3G網絡已經普及,但用戶的包月流量卻并不是很多,而網絡電話對網絡的速度和穩定性極其依賴,又耗費大量的流量,這是它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總結:前路茫茫,及時轉身才是王道
一直以來,人們都看到了網絡電話在夾縫中告訴增長——這其中商務用戶的貢獻不可磨滅。但在運營商都思索自己的未來發展之路,在移動互聯網社交軟件迅猛發展的現在,如果依然執著于高舉“低廉話費”的招牌去吸引用戶,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淵。這已經是要求網絡電話思變的時候,可千萬別到了“窮則變”的時候再去考慮。因為已經沒有時間等待它去“變則通”。
不能提前“變”,及時轉身,就意味著落伍,直至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