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是不是移動互聯網的最后一張入場券?
一、地圖為什么如此重要?
先給大家做個科普,地圖一般分成兩大塊:
1、是以路網和交通規制等為主構成的路網數據,這些數據包括路名、限速信息、路口誘導信息等等,路網數據就構成我們現在所 看到地圖的最基本部分。因為這些數據之前主要用在汽車導航上,所以基本都是用采集車采集,這就決定這些數據只會采集大的、地標性的POI點,像便利店、牛 肉拉面店、美容美發等這些小店的信息基本就沒法采。初步估計四維和高德在全國自采數據量也就在6-700萬這樣的數量級,客觀上完全沒法滿足移動互聯網應 用的要求。
2、基于地圖之上的地理信息,這些數據包括門址以及門址對應的POI(興趣點),簡單點說這些數據包括:所有商戶、大樓、公交線路、地鐵車站、小 區、超市、便利店等等一切和我們生活相關的信息;這些數據和我們的生活關系最緊密,我們每天生活都是在和這些商戶打交道。而這些數據一般只能通過步行進行 采集,因為投入和工作量巨大,且都是大公司不愿意干、小公司干不了的苦逼活,所以目前國內只有廣東華業龍圖一家公司專業做這類數據采集。
地圖上搭載的各類地理信息數據,實際就構成了完整的、和我們現實生活完全一樣的場景,如果把這些數據和現實生活的各類產品、服務給連接起來,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所謂的LBS(位置服務)和O2O(線上預定、線下消費)。
而地圖最難就在數據維護更新上,因為中國變化太快,每年有至少30%的數據發生變更,因為每天都在變化,那么如果數據要真正滿足需求的話,就必須實現實時更 新,這就決定了數據的維護更新不僅是項體力活,而且投入會很大,要有一套龐大的、當地化的落地體系來支撐才有可能實現。所以地圖是一個“水很深”的行業, 必須大投入、長期堅持,數據通過一定的積累才會越來越好用,也才能更符合用戶需求,這些特點也就覺得國內地圖數據公司不會太多,一般不會超過2-3家。
二、微信能搞定一切嗎?
和騰訊朋友聊天,他就很驚訝的說:為什么還需要線下的維護更新體系?微信不是都可以搞定嗎?事實上是微信不可能搞定一切,為什么呢?
因為在中國首先是基礎數據太差,地圖和生活服務本身就是個強內容的市場,在數據不全的情況下,你很難做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應用;第二現在的商戶互聯網意識很淡,絕大多數商家根本不關心什么O2O之類的東西,他們最關心的是:我怎么把我想要的客戶招來,怎么把我想發布的信息發布出去?對他們來說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到街邊去派單子或者到小區去塞名片。第三就是沒法確認上傳的數據是否真實有效并且能夠得到商家認真執行?
谷歌當年開放API就發生過很多的烏龍事件,除了用戶惡搞之外,還有競爭對手的抹黑,還有就是用戶去消費之后商戶隨意解釋自己的優惠和發布信息,拒不執行自己發布的優惠等等,而我們之前做過調查,真正愿意上傳數據的商戶只占全部商戶的很小一部分,約為千分之幾這樣的比例,而消費者需要的生活服務卻比這個要多的多,雖然這幾年也在不斷增長,但是離好用還差的很遠。
我個人覺得數據如果到有5%的商戶開始上傳數據的話,將進入爆發階段,如果到了20%的商戶開始通過互聯網更新上傳數據的話,生活服務將會非常好用,但是即便是到20%這樣的程度,其他80%依然需要人工去維護更新,因為如果沒有那80%的基礎,這個20%也會很快相形見絀。要從千分之幾到5%, 需要大量線下團隊的努力才能讓商戶認識到價值,只有數據逐步完善接近好用的時候,消費者才會形成習慣去搜索、去定制。
也就只有到這個階段,商戶才會感覺到價值,才會自覺的參與進來,如果我們解決他們派單子或者塞名片的需求的時候,那么他們肯定愿意拿出其中一盒名片的錢付給你,這時候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可能就真的走通了。
三、自來水廠理論
目前國內是兩頭已經具備:微信、微博、谷歌等線上各類移動互聯網應用充斥,另一頭四維、高德及華業龍圖等地圖廠商基礎數據也已初步成形,最缺的就是落地體系以及連接商戶的管道,就像一個自來水廠的水池已經建好,同時水也充入蓄水池,但是就差管道連接到用戶,而最近大眾點評剛剛發布API,就希望通過API來連接商戶和用戶,這就是典型的信息發布管道。
建管道最難的就是教育商戶通過API發布信息,這個成本太高,而且需要持續,一般公司根本無力承受。我認為建管道不僅需要開發出一個OPEN API系統,而且需要讓商戶逐步開始使用。而現在線下商戶的互聯網意識很淡薄,必須花大量的時間教育他們使用,這個就決定這活是長期的活,因為需要長期堅持,必須要有盈利模式支撐才能夠維持下去。
目前最現實的方式還是通過數據銷售及維護更新收費來實現落地體系的日程維護費用,這點對大眾點評就比較難受,因為點評不是數據公司,他雖然有些商戶的點評數據,但是不全,很難在數據銷售上有比較大量的銷售收入。而這恰恰是身為數據公司廣東華業龍圖的強項,數據銷售的客戶包括谷歌、中國移動、騰訊等公司,那對他來說只要數據采集上來之后就必須維護,否則數據很快就會衰減,而維護更新人員實際就是最合適的教育推廣人員。
我個人覺得移動互聯網是“得數據者得天下”,這個數據包含地圖數據、POI數據以及在此基礎產生的更多深度、實時數據,有了這些數據及落地體系支撐的話,能在移動互聯網上做出各類不同的生活服務應用,也就是這些數據是“鐵礦石”,而各類應用是“廚子”,那么如果誰擁有數據的控制權的話,將徹底顛覆現有的體制。
百度現在越來越明顯的開始在地圖領域發力,推出了百度地圖、身邊、百度導航以及百度的各類車載服務;而高德地圖最近用戶剛剛超過一個億,也在不斷推出各類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那么阿里、騰訊也肯定不會旁觀,大家似乎都在發力爭奪移動互聯網的***一張入場券,我覺得未來的1-2年里,在地圖這個行業會有很多各類兼并收購,地圖公司收購數據公司,大佬們收購地圖公司等等……大戲才剛剛開始,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