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就在你身邊 警惕“滲透性社工”現象
警惕“滲透性社工”現象
社工也稱義工,是指那些為社會提供無償服務、自我奉獻的自愿者,是社會文明的使者。在2012年9月12日的中國信息安全大會上,信息安全專家寧家駿在“當前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問題初探”演講時,提到了“滲透性社工”一詞。其實,“滲透性社工”不是剛剛出現,但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社工們”不僅在很多社交網絡里盛行,而且發展趨勢近乎指數性增長,其力量不可小視。
滲透性社工是指某些組織或個人,利用社交網絡、開源社區召集樂于助人的“信息安全愛好者”,以交流技術為形式,建立松散的網絡組織,開展滲透性入侵與攻擊一類的活動,如收集信息,開發“特殊功能”的小工具,集中網絡資源,發起DDOS攻擊,組織APT入侵……這些愛好者或奉獻者,就稱為滲透性社工。
滲透性社工分為兩類:一類是業余的,自己不知道參與的具體攻擊事件,只是整個攻擊行動中的一個小環節,掙不掙錢無所謂,只是參加技術實踐;另一類則是職業的,專門從事“網絡黑色產業鏈”業務的,他們有自己的組織與運作方式,以贏利為目的,可以實施滲透的組織與策劃;說他們是社工有些不準確,應該是外包團隊。
滲透性社工實際上是網絡安全事件的“勞動力后備市場”,其性質與“網絡水軍”、“木馬推廣者”差不多。#p#
滲透性社工出現的原因
我們還記得曾經爭論不休的“人肉搜索”吧,虛擬網絡世界里的愛好者,他們的社會能量大得出奇,可以讓一個普通人很快就火起來,可以讓一個官員突然曝光而下臺,可以讓一個名人尷尬無語,可以讓一個普通人寢食難安……這種樂于共享的互聯網精神,曾經讓很多人又愛又恨,其實,網絡表達百姓的愛與恨本來是件好事,只是魚龍混雜而已。因此,這些網絡“義工”為自己能提供對他人的“幫助”而沾沾自喜,就不足為奇了。
滲透性社工的存在,對組織入侵攻擊提供了極大幫助,有正面的黑客大戰,也有負面的大小姐木馬傳播。這種現象,我認為這不是社工本身的問題,而是社會環境與制度造成的。我們簡單分析一下“滲透性社工”大軍日漸壯大的原因:
1、 神秘力量的吸引:網絡是虛擬的,信息安全是神秘的,那些有著“傳奇”經歷的“業界前輩”更是神秘的、令人敬仰的,很多人為自己能成為有著“黑客”色彩的社交網絡、開源社區的一員而驕傲不已,尤其是那些還在編織未來之夢的青少年與剛踏入社會、急于被社會接納的年輕人。很多人認為這不過是技術的探討與實踐,不過是課堂上的一個游戲而已。在神秘力量的感召之下,幫助收集信息、一同組織攻擊、開發滲透工具、協助數據搬移…
2、 社會腐敗的推動:現實社會的信譽體系越來越差,沒有誠信、不守承諾已經成為通病,幾乎快要突破人類的忍耐極限。商人沒有誠信,人們吃什么都像是毒藥;政府沒有誠信,人們干什么都誠惶誠恐,這對于年輕人來說,是茫然不知所歸的。互聯網的“共享與互助”、社交網絡的親人問候,讓他們感到了“社會的溫暖”,這里“人人奉獻,人人互助,沒有索取”,成為一名“社工”就成了很多人的“第二職業”;這份工作可以釋放自己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可以打擊貪官污吏,可以幫助弱小無助的人,可以維護世界和平…
3、 學習知識的無奈:加入這些社區的人多數是源于技術學習、提高自己能力的。因為信息安全是特殊的行業,學校的老師想講,又不敢多講,多數是基礎理論;信息安全企業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害怕自己技術的泄密,害怕競爭對手的復制;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沒有實踐的環境,安全是一門實踐課,不進行實際的實彈練習,紙上談兵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所以,對信息安全有濃厚興趣的人,直接把互聯網上作為練習的課堂,但隨著國家管制的嚴格,避免自己“淪陷”,加入社區,參加“組織”,就成為學習道路上的必選之路。組織是協同作戰的,有安全感;組織是有“黑客前輩”技術指導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很給力…
4、 政府的私下推動:互聯網逐漸成為國家間信息戰的主戰場,如果只是網絡軍隊在表演,顯然不是政府官員想要的,利用“滲透性社工”,形成一個網絡攻防的第三方力量,不僅儲備了國家的網絡戰爭人才,而且增加了和平外衣下的網絡間諜戰的隱蔽性。從美國“愛因斯坦計劃”的方式看,大量采用了民間企業、個人社團,不僅僅是瞞天過海,而且是政治需求。因此,很多國家的政府近幾年,把大批的國家網絡安全組織民間化、學院化,給予充分的開放政策。從這幾年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統計中,近三分之一的重大安全事件都不是由個人黑客、民間黑客的所為。在這種背景下,推動、資助建立一個龐大的“滲透性社工”社會階層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滲透性社工就如同一個巨大的信息安全勞動力培訓學校,提供了信息安全技術普及的強大社會基礎。這些社工終究是要“畢業”的,他們以后的出路值得關注,如果不為社會正常渠道所接納,勢必被推向網絡黑色產業鏈里的“待業大軍”。#p#
滲透性社工的出路問題值得關注
從對技術的愛好,到職業工作者,很多人的經歷都在重復這個過程。滲透性社工團隊的形成,很大因素是年輕人對技術的興趣,或對著名黑客的崇拜。一旦成為職業的滲透性工程師,考慮的問題就不僅僅是技術了,金錢的誘惑,生活的壓力,社會的失衡…都有可能讓他們成為黑色產業鏈的勞動力大軍。
滲透性社工的學歷多數不高,這將為他們直接社會就業的直接障礙,這一現象應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我們分析了一下滲透性社工出路的去向可能性,正向的出路如下:
1、 國家網絡部隊:這也許是大部分滲透性社工最希望成為的,職業與興趣融為一體,前途無量。然后,國內這種招聘很少,也沒有美國那種公開的招聘渠道,所以只能是很多人的一個夢而已;
2、 信息安全公司:從滲透入侵轉向安全防御,到信息安全公司為政府、企業提供安全服務。打工雖然辛苦,總算可以養家糊口。若是你善于與人溝通,關系網到位,或許可以自己成為老板,從技術轉型為商人;
3、 安全管理部門職員:應聘到一個企業或政府的IT的運維管理部門,負責企業的信息安全建設,技術上應該問題不大,主要是取得領導的信任,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淡而樸實,很多有名的黑客都選擇了這個出路;
4、 技術推廣者:喜歡技術,也喜歡帶新人,開個技術網站或者論壇,依托互聯網給自己建個“小家”,利用自己的傳奇經歷,教授新人入門的技術知識,生活得也算是安逸。#p#
黑客的所謂負向的出路
1、 專業黑客:執著于技術,有逆向思維的天賦,自己對錢沒有概念,但從不為生活而發愁,愿意接受極端的挑戰,一不小心成為職業的黑客,當然也很可能成為政府、社會關注的焦點;
2、 黑色產業鏈:自己的技術能力有限,做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但成為各種網絡黑色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還是富富有余的;靠技術拿錢,即使良心上閃過一絲的不安,但面對缺吃少穿、無力維持技術愛好的現實生活壓力,一切都是浮云了;
3、 網絡黑社會成員:信息安全是個特殊的行業,光明地掙錢不是很容易,私下地交易卻容易得很。虛擬社會很快就擁有了現實社會中的所有污垢,網絡黑社會不僅壟斷黑色產業鏈的各種“生意”,而且需要各種技術“打手”,維護他們建立起來的網絡社會“正常秩序”。
小結:
無論是受技術的吸引,還是對名人的崇拜,都在社會壓力之下變得如此之扭曲。但滲透性社工的團體正在壯大,成為政治團體、黑色產業鏈、網絡黑社會爭先利用的“勞動力市場”。
給他們一個光明的培訓環境,合理引導他們對技術的癡迷,讓他們的智慧真正為互聯網的“互助、共享、平等”提供服務,才是信息安全業界的管理者、工作者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