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A預言的云計算模式演變
導語:日前,Smartronix的戰略計劃主任Gaurav Pal在GigaOM上發布了一篇文章稱,由于云計算和Java的發展過程相似,我們可以通過對Java和WORA的進化分析,對未來幾年內各種云計算模式的演變進行分析。
以下為文章全文:
美國SUN(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公司的口號:Write Once, Run Anywhere(一次編寫,到處運行),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和21世紀初相當熱門。今天,一個新的技術浪潮正在形成:Deploy once, scale anywhere(部署一次,任意擴展),或稱為DOSA。為什么現在我們要關心WORA?因為通過了解Java和WORA的進化,我們可能會了解到未來幾年內各種云計算模式將如何進行演變。
作為多個大型Java和云部署的企業架構師,我一直密切關注著這兩種技術的發展。基于這一經驗,我看到了它們的相似之處,我相信各種云平臺最終將和Java虛擬機(JVM)類似,創建獨立的基礎設施用來啟用新的架構。
隨著云計算平臺開始成熟和互操作性的種子開始萌芽,DOSA到來的日子不遠了。桉樹AWS API兼容性交易是這可能實現的一種方法。另一個可能是在OpenStack里啟用云服務的可用性,如惠普,Rackspace和AT&T等供應商。VMWare最近收購DynamicOps也指出了這個方向。這些只是一些每天正在發生的事態發展。DOSA 看上去和PaaS技術很接近,如CloudFoundry和OpenShift,提供彈性應用程序容器,和Java 在15年前承諾的無處不在的 Java 虛擬機的可用性方式相同。顯然,主要業界廠商已經開始做準備。
我敢打賭,云計算的混亂現象(特別是IaaS和PaaS)將演變成一個更加精妙的DOSA信息。IT企業將有收縮和激增基于開放靈活的基礎設施平臺的能力。這些基礎設施平臺將主要包括商品的硬件和智能軟件,以確保整個服務提供商之間的互操作性。
以下是WORA和DOSA的三個關鍵相似之處:
1. 運行應用程序的新方法
正如90年代末企業在互聯網和網絡時代如何建立新的應用進行掙扎,企業正在尋找新的方法來建立網絡規模系統。正如Java被視為構建應用程序的新方法,可以部署在任何操作系統上,下一代的云應用也可以動態部署在任何云平臺上。在飛速發展的移動設備和豐富的應用程序的驅動下,公司的擴展模型正在從昂貴的專用服務器轉向提供更多的商品。這些擴展模型的邏輯延伸,能夠方便地挑選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從而降低廠商入門門檻。
2. 開放系統繼續增加
軟件應該是開放而無需支付龐大的許可費用的想法,真正是在90年代中期,隨舍Java和Linux的開放而發展起來。這股浪潮正在滲透到基礎設施的領域。“古老”的IT供應商的企業數據中心現在必須轉型,從上億美元的昂貴設備遷移到以開放和可互操作的使用為基礎的模型上來。
3. 基礎設施的標準化
WORA現象催生了一個標準化的需求,隨后導致了Java生態系統的出現。同樣,云計算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實現現代化和IT基礎架構技術的標準化。這將最終使內部和外部的云服務具有互操作性,包括一整套系統和軟件的之間的安全、應用、硬件、虛擬化軟件、監控和管理。
那么,誰將會成為DOSA的推動者?這是一個新興的領域,但也顯露出了發展勢頭,Gartner公司已經談論了很多的云中間商。許多有趣的模型開始出現:
Jamcracker和Virtustream公司是在云代理領域的創新。
內容分發網絡和電信領域中的廠商也開始行動,并成為云聯網。例如,Akamai的全球流量管理器(GTM)允許機構自動引導工作負荷中心之間的流量。
現有的云服務提供商如微軟Azure也開始探索跨平臺的互操作性。
混合云配置中的各項中心之間無縫移動工作負載的能力是一個新興的架構藍圖。將“部署一次,任意擴展”的權利轉交到那些正在尋找創新、遷移迅速,并且不會被鎖定到昂貴的專有數據中心的企業手中。
雖然Sun發明了Java,但最大的受益者是IBM。所以,我想知道新興的DOSA的贏家將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