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Ubuntu前三件重要的事情
雖然現在安裝ubuntu已經相對簡單多了,不需要很多專業的知識,但是在安裝前還是需要搞定三件重要的事情。
- 備份數據
- 規劃磁盤
- 是否真的需要Ubuntu
備份數據
記得我最初安裝Linux時,常常因為某些錯誤造成數據丟失。如果你沒有完全的把握不犯錯,或者說你無法確保安裝過程中不出現人力不可抗拒因素的問題(這個比較汗~~),那么安裝系統前請做好數據備份。
以下為備份數據常用的四種方法:
- 備份到云端。云端這個詞是現在才有的,傳統的說就是在線備份,備份到互聯網上,現在很多的網盤可以給你提供良好的服務,比如Dropbox、Box.net,國內比較好的有115和dbank,你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 備份到移動硬盤。這個方法比***個方便多了,但也不是你剛好可以有用來備份數據的外設,一般來說本機磁盤存放的東西容量可能是很大的咯。
- 刻錄到光盤。這個辦法比較老套,現在很多人都不用了,但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尤其在條件剛剛適合的時候。
- 備份到其他分區。相對于前面三者,這個可謂是最簡單,也是最速效的了,那么你就得規劃好的你分區,專門分出一部分硬盤來存放數據。
強烈建議大家在安裝系統前備份數據,這是個很好的習慣,有良好的數據管理習慣會很有好處的。
規劃磁盤
磁盤規劃對于老手來說可能很簡單,但是對于新手來說,這一部分是很讓人很頭疼的。關于Ubuntu的安裝,官方提供了詳細的指導文檔,但是很多人沒有閱讀官方指導的習慣,光盤拿到手才開始到處問問題,其實很多問題都在官方指導中有詳細的說明。當然,官方的指導有很多內容都是很啰嗦的,讓人覺得繁瑣無味,不過對于真正的新手,還是要有完整閱讀參考的良好習慣。
言歸正傳,繼續說說規劃磁盤問題。一般來說,安裝Linux需要以下三個分區:
- 根分區(/)。也叫做root分區,整個系統將被安裝到這個分區。
- 用戶分區(/home)。用來存放具體每個用戶的相關文件。
- 交換分區(swap)。這個怎么說呢,簡單的解釋就相當于Windows下的虛擬內存,實際內存再大的機器也建議規劃有swap分區。
再來說說以上三個分區具體需要多大的容量:
- 根分區。這個是用來安裝系統的,所以可以參考具體系統的官方說明,一般來說安裝完整的Linux桌面系統,4G的容量就綽綽有余了,當然隨著以后應用軟件的安裝還會占更多空間。
- 用戶分區。這個是用來存放具體的用戶文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分配。
- 交換分區。最早的說法是建議為實際內存的兩倍,不過隨著現在硬件的發展,一般都有了2G的內存,如果swap再來個4G的話,貌似有點浪費,所以建議1G或者2G就行了。
說了這么多,那么具體如何來規劃磁盤呢?
以下有四個圖,很明了的表示了四種具體的分區方案:
只安裝Linux系統

只安裝Linux系統,并有獨立的數據存放分區

linux與windows雙系統共存

Linux于Windows雙系統,并有獨立的數據存放分區

具體的分區操作,可以在安裝系統前進行,使用你所熟悉的一款磁盤管理工具來進行分區,也可以在安裝系統時進行分區操作。
是否真的需要Ubuntu
為什么選擇Ubuntu?Ubuntu是眾多Linux發行版中比較流行的一個,有著龐大的用戶群,良好的社區支持。當然,它不是你的唯一選擇,還有其他的Linux發行版也是很不錯的,比如Fedora、LinuxMint、OpenSUSE和Archinux等等。。 我現在用的就是Archlinux
為什么不選擇其他的?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其他的Linux發行版。現在很多Linux發行版都提供了LiveCD,可以不用安裝到硬盤,直接使用CD來引導就可以體驗系統。你可以使用LiveCD來試試多個系統,然后根據自己的體驗和具體電腦情況來選擇比較合適的。
其他原因?如果你現在還使用著一臺配置比較低的電腦,那么Ubuntu也可能不是***的選擇。它的最小建議配置如下:
- 顯卡
- 512內存
- 4G磁盤剩余空間
如果你的”老爺機”無法滿足以上條件,那么可以選擇以下幾個輕量發行版:
- Lubuntu
- LMDE
- Pubby linux
- ArchBang
以下Ubuntu的三個優點和三個缺點:
優點:
- 它是現在眾多linux發行版中***的一個,你可以找到很多關于它的論壇或者博客。
- 它屬于“即裝即用”型的系統,你不需要在Termianl下使用各種命令行來配置系統,很多操作都可以通過可視化的程序來完成。
- 網上有很多關于它的使用指南,你可以搜索到很多你在使用中遇到的問題的答案以供參考。
缺點:
- 它不是最穩定的Linux發行版。
- 它不是最輕量或者最快的Linux發行版。
- 你可能會被其他的Linux發行版用戶“噴”,*^_^*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