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 Instagram 如此流行?

過去,Instagram 是一款只存在于 iOS 平臺的社交圖片分享應用。4 月 3 日,Instagram 登陸 Google Play 商店,將其觸角延伸至用戶數量同樣龐大的 Android 平臺。在此之前,據 Instagram 的官方博客報道,已經有超過 3000 萬名 iOS 用戶利用 Instagram 拍攝和分享優美的照片。而在登陸 Android 之后,Instagram 的用戶數量更是水漲船高。我們前面發表的一篇文章報道,在登陸后的前兩天里,Instagram 就已經收獲了超過 100 萬的 Android 用戶。另外,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在登陸 Android 后,平均每分鐘就有 2000 名用戶注冊使用 Instagram。
我們感嘆 Instagram 的炙手可熱,同樣也驚奇用戶對它的癡迷與狂熱。的確,應用本身簡潔精致的設計為其加分不少,但是作為一款從 iOS 平臺移植而來的應用,相較于那些早就存在于 Android 平臺的同類應用而言,Instagram 在提前占領用戶方面并不具優勢。而且,我們之前也報道過Battleheart 的案例——這款同樣移植自 iOS 的應用,在 Android 平臺嚴重水土不服,最終停止開發。所以,綜合以上,我們更加好奇:
為什么 Instagram 如此流行?
PCWorld 在 4 月 7 日發表了同題的文章,詳細地解答了上述疑問。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 Instagram 的優勢總結為:
濾鏡
易用性和隨意性
描述事物更為直觀
盡管保守人士們對于 Instagram 提供的濾鏡效果并不認可,認為這些濾鏡讓生成的圖片顯得過于花哨,缺乏想象力和藝術感。但不容忽視的是,手機作為非專業的拍照設備,即便像素再高,其成像效果也無法與同像素的專業相機相提并論,一味地堅持手機成像效果的原汁原味反倒毫無實際意義。相反,Instagram 將手機的易用性和隨意性發揮到極致,人們在拍照時不需進行場景設置、感光度調節等等復雜設置,照片隨手即得,而應用自帶的濾鏡效果,在后期處理時會遮蓋掉過曝產生的噪點或者其他的小瑕疵,同時能使生成的照片趣味盎然。歸根結底,Instagram 的自身定位是圖片分享應用,強調的是以圖片為內容的社交網絡,而非用于展示拍攝技巧的圖片處理工具。
當然,如果只局限于拍照和簡單的圖片處理,Instagram 還不足以達到今天的成就。與其它類似的應用相比,Instagram 最核心的競爭力來自于利用圖片構建而成的社交網絡。
在描述 Instagram 這一特性時,PCWorld 以 Twitter 為例,比較了圖片與文字在描述事物上的差異。誠然,在敘述事情原委,刻畫人物細節上,文字遠勝于圖片,不過在 Twitter 中,文字被壓縮為 140 字符,易于傳播的同時,也就失去了精于敘事的優勢了。相比較下,圖片呈現事物特性上面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效果更加的鮮明直觀。在美食、風景、人物這些于文字而言極費筆墨的事物,圖片所具有的上述優點體現地尤為明顯。其實歸根結底,文字描述的最終目的也是希望能夠激起讀者的畫面感,圖片越過了這一步,將事物直接呈現出來,干脆而直接。
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篇幅較小的輕量級閱讀以及更為直觀的圖片,“一圖勝千言”,誠如斯言。
Instagram 很好地把握住了圖片在信息傳播上獨有的優勢,并將其發揮地淋漓盡致。也正因為對信息傳播載體的恰當選擇,加之對自身發展的準確定位,Instagram 在 iOS 平臺的輝煌才得以在 Android 平臺延續。而 Instagram 的經歷亦為那些在 iOS 和 Android 反復徘徊,左右搖擺的開發商們提供了一個富有價值的參考案例。至于退出 Android 平臺的 Battleheart ?抱怨不如求變,一味地苛責平臺缺陷遠不如推陳出新來得切實可行。
題圖來自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