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配置管理工具優化服務器和人員比率
像Puppet和Opscode Chef這樣的配置管理和自動化工具,就是為大型云計算和Web 2.0組織而生的。Google以前就是Puppet的用戶,而Opscode也有Evite網站這樣的客戶。
恐怕沒多少企業IT用戶有Google那樣的規模,但是他們也一致認為:配置管理工具能夠節省他們的時間和成本。
某大型信用局的IT架構師Ed Bailey于四年前開始使用Puppet來管理上百個Linux host中的一個獨立敏感文件。他的團隊也考慮過BladeLogic(如今成為BMC軟件公司的Automation Suite套裝中的一部分)這樣的工具,但是后來取消了該計劃,因為成本和執行時間的問題。
Bailey說:有了這個級別的企業軟件,得花用幾年的時間和幾百萬美元的花費來把所有事務完成,走向正軌。
他不無遺憾地說道:“3到6個月時間的試用,3個月的采購周期,3個月的計劃,還有專業的服務什么的。這些都做完了之后,你還得有一年或一年半的時間才能有一個完整的工作系統。”
同時,他的小組能夠在六周內拿到Puppet的產品,首先管理一個單獨的文件,然后漸漸地擴展配置。現在,Bailey估計企業環境里已經差不多90%已經“Puppet化”了。他目前使用Puppet來進行從HP BladeSystem服務器到Cisco UCS的遷移自動化。“你只要加載操作系統就可以了,然后Puppet就可以負責。”
優化服務器-系統管理員的比率
在Bailey的工作站,Puppet的進展的緩慢穩步,但是成本高效。IT部門的服務器-管理員的比率是250:1,而其母公司的比率是35:1。假定每年需要在一個熟練的Linux管理員上花費10萬美元,若是讓他們的工作結構通過Puppet來自動化,那么Bailey的公司每年可以節省100萬到150萬美元的系統管理員薪水。
但是Puppet沒能進入他的工作站,因為管理層對非企業的開源軟件抱有成見。
他說:“puppet一詞聽著不像企業軟件。”公司審查的部門首先把它當成一個聽起來很親民的內部開發系統。
Puppet Labs是該軟件的開發者,致力于提升該軟件對企業工作站的吸引力。Puppet Enterprise 2.0上周發布,增加了圖形用戶控制,對VMware和Amazon的EC2 cloud service提供了新的能力,增添了業務流程和基準線的能力。
從腳本到規劃
Bailey和他的團隊沒有選擇其他開源配置管理工具,包括評價很好的CFEngine(主要支持Unix和Linux系統的管理),“這不是真正的框架,而是腳本的傳送裝置。”
幾年前,Bailey也試過Opscode Chef,但還是覺得Puppet比較適合。
“技術上來說Chef更符合程序員,但是不適合我們,因為我們不是那么好的程序員,我們只需要能快速部署投入工作的工具。”
但是使用Chef用戶警告說,使用非編程工具的心態來配置管理,可能會放大使用者的軟肋。
Chris Williams是在線圖書租賃網站BookRenter.com的合作創立人,這個網站使用Opscode Chef。作為一個曾經的程序員,Chris說:“我感覺自己在非編程的軟件里,什么都做不了。”對于編程技巧有限的操作工作人員來說就不會這么覺得,但Chris認為這樣會導致他們以后工作能力受限。
以更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動化IT操作,這是Chris對如今冒出的“DevOps”現象的中心理念。DevOps致力于提升應用在各部門傳遞,模糊開發者和操作團隊之間的隔閡。配置管理和自動化工具是DevOps從業者的支持力量。
因此,想要采納更多DevOps理念的IT組織應該鼓勵系統管理員提升編程技術,Full 360的***技術領導Rohit Amarnath說道。他們公司用Chef來傳遞和管理基于云計算的智能業務平臺。
Amarnath強調說:“就算是Ruby語言這么簡單的東西,你不學,也可能做不好。”另一面是配置管理任務的自動化不是一開始就復雜高端。在DevOps準則下,“系統管理員至少也需要學習基礎的東西,從語言為中心的角度觀察配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