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操作系統:專利戰后新追逐?
當全球移動互聯網領域專利戰激戰正酣之時,三星及韓國政府開始對外宣稱要開發自主的操作系統,而HTC近日也對外稱,可能要通過并購的方式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為何這些目前在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領域表現惹眼的廠商突然間要玩操作系統了呢?這背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
說起三星和HTC,業內都知道,它們是目前智能手機市場谷歌Android的主力廠商,而且發展的勢頭一直不錯,直到近期的專利戰升溫之后,二者才遭遇到了阻礙。之前,HTC已經就Android的使用權與微軟達成了協議,每部基于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要向微軟支付5美元,而三星雖然在智能手機市場尚未遇到像HTC這樣的情況,但在平板電腦市場則已經遭到了蘋果的訴訟,近日其平板電腦再次在德國市場遭禁。而微軟也正在對三星就Android系統的使用提起訴訟。總之一場專利戰的風暴似乎讓這兩家廠商意識到了擁有自家生態系統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而操作系統理所當然是構建自家生態系統的第一步。
另外,從目前智能手機(包括平板電腦)的發展趨勢看,谷歌并購摩托羅拉,諾基亞牽手微軟,全球兩大IT巨頭似乎都找到,或者說是重現定位了自己未來的戰略合作伙伴。王微軟和諾基亞自不必說,谷歌近日搞了個什么Android的優先權名單,并且公開稱未來新的Android版本將優先給與摩托羅拉。種種跡象表明,三星和HTC這種采用谷歌和微軟操作系統的硬件廠商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就是所謂的優先權。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新系統或者系統新版本的采用對于搶占市場的意義不言而喻。尤其是對于Android的合作伙伴,新版本采用的滯后,很可能會讓HTC和三星這樣的出色的硬件廠商淹沒在其他眾多采用Android廠商的汪洋之中,從而讓自己的優勢縮水。這是三星和HTC最不愿意看到的。
就像上面所說的,三星和HTC的優勢在硬件,所以毫無疑問軟件則是它們的軟肋。一方面說明了二者今天要做或者并購操作系統的原因,同時又說明它們奧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的難度。其實之前諾基亞Symbian的隕落、WebOS的放棄、MeeGo躊躇以及RIM的掙扎,都證明要打造和保持一套完整的,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生態系統的艱難。從這個角度看,三星和HTC最終通過操作系統圓夢自己的生態系統路還很長。
盡管三星此前已經有了自己的Bada系統,但還是應用在低端智能手機上。無論從利潤還是份額上,谷歌的Android還是三星智能手機的支柱。HTC與三星相比則更是純粹,純粹的硬件廠商。在毫無軟件經驗的基礎上,無論是自主開發還是并購得來某個操作系統,要想最終發揮出實質性的效果談何容易。具體有多難?
筆者認為,近日宏碁創始人施振榮的觀點頗有道理,他稱,亞洲品牌PC廠商如果能夠控制全球PC市場,他們將有機會在20年左右的時間內為亞洲開發操作系統。實際上施振榮的這番評論,并非說亞洲廠商沒有開發操作系統的實力,而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多長?20年左右的時間。看看今天的市場,無論是舊有的PC,還是當前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軟”環境,也就是所謂的高附加值的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或者說生態系統都在蘋果、谷歌和微軟這些歐美廠商的手中,而“軟”實力的提升并不像硬件那樣可以短期內得到提升的,它需要的是一個長期投入和堅守的過程。當然還要有一個前提,就像施振榮所言,就是必須具有IT的控制權,說得直白點,就是在某個市場的優勢。例如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超越蘋果,HTC的飛速成長等。說明它們已經具備了某個市場中某個領域的控制權,或者說控制權正在轉移。盡管如此,也還是需要時間。
與之相比,近日國內也掀起了要開發自主操作系統的言論,但我們卻鮮見我們有像散三星和HTC這樣的已經具備一定實力和影響力的廠商。筆者上面說了,像這樣的廠商要單立門戶,打造屬于自己的操作系統時機都不成熟,或者說成功的可能性都很小,我們的底氣從何而來?與其好高騖遠,還不如像這些廠商一樣,好好借力,至少把硬件端的關先過了,并創造出影響力,否則自主操作系統之夢也只是空中樓閣,沒有立足的根基。
原文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2dssv.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