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網絡工程師筆記:交換機基礎概念
交換機基礎:局域網交換機的基本功能
1交換機基礎概念
局域網交換機是一種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絡設備。
交換機根據進入端口數據幀中的MAC地址,過濾、轉發數據幀。它是基于MAC地址識別,完成轉發數據幀功能的一種網絡連接設備。
交換機作為匯聚中心,可將多臺數據終端設備連接在一起,構成星狀結構的網絡。使用交換機組建出的是一個交換式局域網。
2局域網交換機的功能
局域網交換機有三個基本功能:
①建立和維護一個表示MAC地址與交換機端口對應關系的交換表;
②在發送結點和接收結點之間建立一條虛連接;(源端口到目的端口之間的虛連接)
③完成數據幀的轉發或過濾。
交換機就在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間建立一條虛連接,在這條專用的虛通道上完成數據幀的交換。交換機還具有幀過濾,數據幀傳輸控制,虛擬網等其它功能。
交換機基礎:局域網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交換機通過一種自學習的方法,自動地建立和維護一個記錄著目的MAC地址與設備端口映射關系的地址查詢表。
轉發幀的具體操作是,在查詢保存在交換機高速緩存中的交換表之后,交換機根據表中給出的目的端口號,決定是否轉發和往哪里轉發。如果數據幀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處于交換機的同一個端口,即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相同,基于某種安全控制,數據幀被拒絕轉發,交換機直接丟棄。否則按與目的MAC地址相符的交換表表項中指出的目的端口號轉發該幀。在轉發數據幀之前,在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間建立一條虛連接,形成一條專用的傳輸通道。再利用這條通道將幀從源端口轉發到目的端口,完成幀的轉發。
丟棄幀的原因:
①數據幀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處于交換機的同一個端口,即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相同;
②某種安全控制。
交換機基礎:交換表內容的建立和維護
建立和維護交換表是交換機的重要工作任務。
1交換表的內容
交換表的內容包括:目的MAC地址、對應的交換機模塊號端口號、所在的虛擬子網。虛擬子網用VLANID號表示。
例1.大型核心交換機的交換表:
VLANDestMAC/RouteDes[COS]DestinationPortsorVCs/[protocolType]
11800-e0-4c-73-51-4e3/6[ALL]
例1.小型接入交換機的交換表:
DestinationaddressAddressTypeVLANDestinationPorts
0004.234e.0ddcDynamic148FastEthernet0/2
例1表示MAC地址為00-e0-4c-73-51-4e的用戶,連接在交換機的第3模塊第6端口。該用戶被劃分在VLANID為118的虛擬子網中。
FastEthernet0/6包含兩部分內容,一個是端口類型,一個是端口號。端口號0/2中,0是模塊號,2是端口號。
FastEthernet表示快速以太網;(FE)
Ethernet表示以太網;(E)
GigabitEthernet表示千兆以太網。(GE)
2交換表的建立
在交換機剛開機時,交換表的內容是空白的。
每一個幀進來,就分析幀中的MAC目的地址,查詢交換表。
①如果已經存在在交換表中,就按照給出的路徑轉發。
②在交換表沒有此項目,就發出一個廣播幀,把數據包發送給除源端口以外的所有交換機端口。擁有該MAC地址的站點在接收到廣播幀后,就會立即做出應答,從而使交換機得到目的MAC地址與其相關聯的交換機端口的信息。隨后交換機建立一個新的表項進行記錄。
3交換表的維護
交換表保存在交換機的一個高速緩存中,高速緩存的空間有限,且位于高速緩存的表項也有時間限制(時間戳)。
4交換表的保存
交換表保存在可編址內容存儲器CAM中。CAM是保存交換表的一個高速緩存。可以通過交換機的一條命令,在屏幕顯示出保存在CAM中的交換表內容。
(大中型交換機)showcamdynamic
(小型交換機)showmac-address-table;
交換機基礎:交換機的交換結構
交換機存在四種交換結構,它們是軟件執行交換結構、矩陣交換結構、總線交換結構和共享存儲器結構。
1軟件執行交換結構
軟件執行交換結構是借助CPU和RAM硬件環境,由特定的軟件來完成數據幀交換的一種交換結構。
特點:軟件執行交換結構的交換機具有結構靈活、交換速度慢、交換機堆疊困難、交換機端口較多導致交換機性能下降的特點。因此,軟件執行交換結構主要在早期的交換器產品中應用。
2矩陣交換結構
在矩陣交換結構的交換機中,交換功能完全由硬件完成。
交換機在確定目的端口號之后,就會根據源端口號和目的端口號打開相應的交換矩陣開關,在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間建立連接,形成一條傳輸通道。
特點:具有交換速度快、延時小、結構緊湊、矩陣交換的實現相對比較簡單、不易擴展、不利于交換機性能的監控和運行管理等特點。目前有一些交換機產品采用這種結構。
3總線交換結構
在總線交換結構的交換機背板上都有一條公用總線,數據幀的交換都在總線上完成。通過時分多路復用TDM技術,將總線按時隙分成多條邏輯通道,可同時在總線上建立多對端口的連接。
特點:具有性能好、便于堆疊擴展、易實現幀的廣播、易監控管理、易實現多個輸入對一個輸出的幀傳送,但對帶寬要求比較高。
一般總線帶寬應為端口帶寬的總和。如果端口帶寬都相同,則總線帶寬應等于端口帶寬乘以端口數量。即S=B×N。其中S為總線帶寬,B是端口帶寬,N是端口數。
許多交換機產品都使用總線交換結構。
4共享存儲器交換結構
共享存儲器交換結構是總線交換結構的一種很變形,它用共享存儲器替代了公用總線。它不需要背板。
特點:交換機的結構簡單、易實現,但在交換機端口數量與存儲容量擴展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延時。因此,比較適合小型交換機的采用。成本高。
交換機基礎:交換機的交換模式
1交換機交換模式的分類
交換機有靜態交換和動態交換兩種方式。
在采用靜態交換方式的交換機中,端口之間傳輸通道的建立是人工預先設定的,這些通道是固定不變的。
在采用動態交換方式的交換機中,傳輸通道的建立是依據目的MAC地址查詢交換表,根據表中給出的輸出端口臨時建立的,在一個數據幀傳送完成后,連接就會自動斷開。
動態交換模式有存儲轉發和直通兩種模式。
直通交換模式又有快速轉發交換和碎片丟棄交換兩種方式。
總結起來,交換機有存儲轉發、快速轉發和碎片丟棄三種交換模式。
2快速轉發交換模式(FastForward)
快速轉發交換模式,也叫直通模式,它是在交換機接收到幀中6個字節的目的地址后就立即轉發數據幀。
快速轉發交換模式不緩存整個數據幀。這種交換模式會在整個數據幀收到之前就開始轉發。不能提供檢錯糾錯,可靠性差,但是時延小、交換速度快。適合小型交換機采用。
3碎片丟棄交換模式(FragmentFree)
碎片丟棄模式又稱無分段交換模式。這種交換模式是在開始轉發數據幀前,先過濾掉造成大部分數據報錯誤的沖突片段。
先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字節,如果小于64字節,直接丟棄,任何大于64字節的數據幀,都被交換機視為有效幀,進行轉發。
數據幀只是接收了64字節,也不保存整個數據幀,就開始轉發。
碎片丟棄交換模式的最大優點:在開始轉發數據幀前就過濾掉沖突碎片,確保沖突碎片不通過網絡傳播,從而提高了網絡的傳輸效率和帶寬利用率。
4存儲轉發交換模式(StoreandForward)
采用存儲轉發交換模式的交換機,在開始轉發數據幀之前先接收整個數據幀,并把整個數據幀存儲在緩沖區。
有差錯檢驗功能,但是時延大。
目前應用最廣泛。
交換機基礎知識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新入行的工程師們可以認真閱讀,因為想在網絡上發展,這些知識還是不能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