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網絡設計:應用程序準備好了,但是基礎架構呢?
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篇IDC報告中,分析員預計到2012年,“85%的新增企業應用程序將專門為支持在云中部署而進行設計。”分析人員指出,IT專業人員將擁有能夠運行這些應用程序的企業云網絡設計。
Ken Duda是云專家Arista Networks的軟件工程副總裁,他警告說:“每一個云公司都會先準備好網絡;然后再部署40至80臺服務器。”他補充道,想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先理解新拓撲和網絡,同時該網絡應該是同質的,并且要盡可能自動化。
云網絡設計的首要問題:云的類型
存儲行業集團SNIA的Glyn Bowden說,企業必須首先理解云模型方式:公共型、私有型或混合型。大多數企業最終都會實現一種混合云,它是指在同一個系統中同時使用公共和私有組件。
這種模型的優點是什么?在有了存儲之后,這種云就相當于在不同的云中實現了不同的數據層。同時,對于業務系統而言,這可能意味著在私有云中掛載高度敏感的應用程序和數據,而將管理或計費工具部署到公共云中。
這種選擇是依靠成本和用例需求的權衡作出的。例如,使用公共云進行存儲可以避免購買和建設基礎架構,并且它還能夠解決備份需求。但是,如果企業需要快速恢復,那么所需要的低延遲連接會很昂貴。同時,私有云可能需要更多的建設費用,但是這些投資一般會帶來回報,如靈活性和實現最優的緊密流量管理的能力。
這種決定也可能由于所涉及的應用程序和工作負載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別。EMC Consulting EMEA的副總裁Sandra Hamilton說:“您需要在工作負載上增加過濾器——首先是經濟因素,然后是信任度,最后是技術因素。”她解釋說,工作負載有不同的信任度要求,其中“信任”包括速度、性能、安全性等。在一個工作負載中,出于經濟因素的考慮可能決定采用傳統架構,而對于另一個工作負載,基于經濟和信任度的考慮可能會選擇公共云。但是,即使到現在也可能還不存在一個符合要求的公共云服務,所以公司可能必須采用私有云模式。
軟件公司CA的云解決方案副總裁Chris Rae建議,一般來說,許多公司可以“先在內部部署用于測試和開發的私有云。”
云網絡拓撲的區別
當IT部門決定采用私有云或混合云時,它通常必須考慮采用一種寬闊的扁平網絡,它更適合數據和應用程序在服務器間實現水平(東西向)移動。這使團隊能夠調整應用程序對處理能力和帶寬的使用。在一個傳統網絡中,數據主要是先流向核心網絡,然后再通向下游的聚集層,這就是所謂的南北向移動。
本地化的云網絡設計
為了滿足服務水平協議而增加速度和減小網絡延遲的需求也意味著需要在本地執行更多的工作。Johan Ragmo是Alcatel-Lucent的北歐數據業務開發經理,他指出,其中一種解決方法是在交換機中部署一個應用程序服務模塊,這樣有一些任務(如安全性和負載均衡)可以在機架中完成。
這種方法與Alcatel-Lucent、Brocade和思科等公司的捆綁方法配合,將服務器、存儲和交換機整合到一個預先經過測試且現成可用的組件、機架、機箱或容器中。這里的概念是,一旦將一個標準組件連接到自動分發層,所有包括的組件都會被添加到云資源池中。
另一個防止延遲和優化傳輸的方法是實現網絡自動化,不僅支持資源分配,也支持網絡配置管理。
“要自動化分配和工具——計算、網絡和存儲。您必須使人從這些過程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可以去做更多重要的工作。而且容量非常重要,您需要實現容量的自動化管理和建模,所以您要運行在90%至95%的負載水平,但是一定不要達到110%,”CA的Rae說道。
最終,云計算還有一個黃金理想目標:提供符合既定服務水平的業務應用程序和數據。Rae說,雖然網絡基礎架構的簡化和扁平化很重要,但是這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標。“在我看來,出發點并不是技術或硬件層;而是您將該服務水平交付的業務服務。意思就是,您需要提供金、銀、銅等不同水平的大、中、小型服務。”他說,這個黃金比例是80/20——其中80%的需求占用了20%的成本。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