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移動回程并非二層交換
二層交換的含義
以太網是到目前為止在家庭和辦公室中最常用的協議。連接非常簡單,只需將電腦接到家庭辦公交換機上,或者辦公室墻壁上的RJ45插座上。為了允許數據分組找到其目的地,在數據面和控制面背后運行著多種協議和技術。這些統稱為二層交換或橋接。數據面的基本特點包括:
1.基于MAC目的地址和VLAN ID前轉
2.MAC源地址學習與老化
3.未知MAC地址的洪泛
4.組播與廣播
5.VLAN成員集
6.VLAN處理(插入/替換/移除服務標簽和客戶標簽)
端口過濾或隔離
以太網交換設備可以支持以上大多數功能,而且這些設備廣泛應用于網絡設備中,實現分組交換。網絡設備設計人員都熟悉交換設備以及如何使用。
我們現已進入分組移動回程的時代,運營商正在建設分組交換網絡,用于將分組從基站傳送到RNC。分組與LAN環境中的交換方式不同,而且標準以太網交換設備未提供充足的功能。分組移動回程的一種常用技術是分組傳輸網絡 (PTN)。本文介紹二層交換和PTN交換之間的幾點明顯區別。
前轉
標準二層交換機將把一個分組從一個以太網端口前轉到另一個。交換在物理端口間進行。
網絡邊緣的PTN交換機有兩個方面,分別是用戶接口和網絡接口。用戶接口連接以太網端口上的用戶流量。網絡接口通過偽線 (PW) 和隧道(即LSP)與網絡設備連接。許多PW通向同一個LSP,而許多LSP可能通向同一個物理端口。分組在用戶端口間交換,或者在用戶端口和PW間交換。盡管前轉方法與二層交換機相似,但PTN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即虛擬PW端口。
封裝
在二層交換中,分組格式通常保持不變。大多數分組編輯工作僅在VLAN字段中進行。入站和出站分組可以攜帶0、1或2個VLAN。VLAN處理規則必須足夠靈活,以處理任意組合。
對于PTN交換,用戶分組在交換到PW端口后必須封裝到PW有效荷載中。PW分組可以有非常復雜的格式,包括外部二層頭、外部VLAN、LSP標記、PW標記、控制字和內部MAC或IP幀。交換機需要首先分類外部二層頭和標記,以識別PW以及PW標記的協議。之后,內部幀(以太網或IP)才可以被提取或前轉。這種MAC-MPLS-MAC格式對分組處理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有些功能(例如分類)需要利用兩次,第一次用于外部MAC,然后用于內部MAC。有些基于管道的架構可能難以滿足這些要求。
前轉表
二層交換機使用MAC目的地址和VLAN搜索前轉表。一般情況下,一臺二層交換機只有一個表。
PTN交換機需要多個前轉表才能支持多個用戶。搜索將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識別前轉表,而第二步是定位表中的前轉規則。
保護
以太網的性質是“盡力而為”,因此,保護并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這對LAN環境已經足夠好,但對于運營商網絡絕對不夠。運營商習慣于享受到SONET/SDH中的APS(自動保護交換)支持能力,并將這一想法運用到PTN。
首先,PW和LSP需要1:1和1+1保護。在主PW出現故障時,該PW中的所有流量需要在50毫秒內切換到備用PW。與此相似,在主LSP出現故障時,該LSP中的所有PW將在50毫秒內切換到備用LSP。然后,環網保護要求環網上的所有流量在環網出現故障時重新路由。對于網狀網絡技術,快速重路由 (FRR) 也是一種保護機制,用于保證在鏈路故障時的快速恢復。
所有這些保護機制都要求數據面檢查保護狀態,并且做出前轉決策。1+1保護狀態下需要分組復制。CPU干預應完全避免,或者盡量保持最低水平。這對數據路徑的設計提出了挑戰。
OAM
與保護一樣,OAM是傳統二層交換忽略的另一個方面,而從運營商角度講,這是一項必須的功能。PW和LSP級都需要CFM和PM,目的是支持APS,并保證遵守服務等級協議 (SLA)。連接檢查 (CC) 是檢測任何故障和觸發APS的關鍵。延遲和損耗測量是滿足SLA的重要證據。
過去,OAM功能可與數據面處理分開,并單獨處理。現在的趨勢是,OAM越來越與數據面整合。例如,CC分組應盡可能多地實現最短的故障檢測時間。但是,更高的分組速率要求更高的性能支持,因此最好在數據面處理CCM。延遲測量(DM) 要求硬件能夠插入時間戳。損耗測量 (LM) 利用數據路徑統計結果。將DM和LM集成到數據面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而這對數據面處理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層和三層
過去,交換機進行二層前轉,而路由器進行三層前轉。這些是不同的裝置和設備,并用在不同的網絡中。
PTN成為一個服務類型。運營商當然希望在同一個分組網絡同時支持二層和三層服務。因此,來自用戶接口的以太網和IP網絡流量將通過PTN接受和傳輸。由于這個原因,PTN交換機需要能夠提供二層和三層服務。對于二層服務,它將基于前轉數據庫把以太網分組交換到PW。對于三層服務,它將根據路由表把IP分組路由給PW。處理二層交換和三層路由的能力是一個巨大差異。
水平分割
眾所周知,PTN交換機將在用戶端口和PW之間進行分組交換。通常,這必須遵守一些額外的前轉規則。例如,在網狀網絡中不允許兩個PW之間的前轉。另外,從一個用戶端口組向另一個用戶端口組的前轉也不允許。這種基于PW或端口的前轉規則是水平分割的基礎。
服務質量
服務質量是一套特性,用于增強對SLA的遵從。它可能包括:策略、整型、日程安排、流量管理、擁塞控制、評論,簡言之,與二層交換機相比,PTN交換機要求更全面、更先進的服務質量特性。
同步
除了數據外,運營商還希望將時間信息傳輸給基站。時間信息可能是頻率、階段或者一天內的時間。IEEE 1588協議是實現這一目的的良好備選協議。然而,IEEE 1588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分組網絡本身,尤其是網絡延時變化。如果1588分組遇到過多的延時變化或者不對稱延時,它就不可能從1588分組中恢復準確的時間信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兩種:
(1) 設計網絡時說延時變化保持極小的水平
(2) 在每個網絡節點上支持透明時鐘,這樣,通過網絡的延時是已知的,而且可以補償。
在許多情況下,第2個選項更容易實現,這使得PTN對于支持透明時鐘的要求降低。從硬件角度講,交換機需要計算交換機中1588分組的等待時間,從分組頭的一個專用字段中讀取一個數值,將等待時間加到該值中,并寫回分組中。所有這些都在分組傳輸的過程中進行。
結論
我們已經討論了二層交換和PTN交換,并從特性和功能方面確定了許多關鍵區別。二者之間還有許多區別。二層交換機已經成熟,并且被網絡設備設計人員所熟知。PTN交換機是一種針對分組移動回程的新興技術,具有光明的前景。盡管兩者都基于分組交換,但區別也很明顯。PTN交換機可以視為一個超集,它基本包含二層交換機的所有功能,但也增加了更多的功能。
分組移動回程這方面,運營商不僅需要二層交換。它們還需要更強大、更靈活的數據面處理器,以滿足這些要求。由于PTN和其它技術仍是新技術,而且許多協議和標準尚未完全得到認可,因此,選擇可編程、可升級的數據面解決方案非常重要。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