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數據存儲技術實現數據安全合理備份
數據安全如何保證?
目前,企業的日常工作越來越依靠信息系統的支撐。各類系統中保存著企業大量的業務數據,這些數據成為企業經營決策的客觀依據,是企業成長發展的寶貴資源。一旦數據在傳輸、存儲、交換等過程中丟失,便會給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增強信息和數據安全意識,保障信息系統穩定運行,成為國內外企業的普遍共識。
利用數據存儲技術,實現數據合理備份是關鍵。筆者認為,理解數據存儲技術的內涵是首要前提,選擇符合企業需求的數據備份方式是重要途徑。
數據存儲技術主要包括網絡連接存儲(NAS)技術、存儲局域網(SAN)、IP-SAN技術。其中,網絡連接存儲(NAS)技術是一種專業的網絡文件存儲及文件備份設備,類似于一個專用的文件服務器,可以根據服務器或者客戶端計算機發出的指令完成對內在文件的管理。
存儲局域網(SAN)是一種通過光纖集線器、光纖路由器、光纖交換機等連接設備,將磁盤陣列、磁帶等存儲設備與相關服務器連接起來的高速專用子網。存儲局域網(SAN)一方面可以實現大容量存儲設備數據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高速計算機與高速存儲設備的互聯,從而提高數據安全性和可靠性。IP-SAN技術是一種在傳統IP以太網上架構一個SAN存儲網絡,把服務器與存儲設備連接起來的存儲技術。IP-SAN技術采用集中的存儲方式,提高了存儲空間的利用率。
從實際應用角度分析,隨著企業業務數據的增加,傳統的存儲備份系統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同時,由于數據量的不斷攀升,備份系統對于備份設備的容量、速度、可靠性、性能價格比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采用以存儲局域網(SAN)架構為主體技術進行系統集成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
了解了數據存儲技術,選擇符合需求的數據備份方式也很重要。一般來說,數據備份的方式有手工備份、自動備份、LAN備份、LAN-Free備份幾種。目前,很多企業在數據存儲備份時并沒有考慮性能、自動化程度以及現有系統應用可擴展性等方面的因素。
隨著數據量的逐年增大,數據維護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直接影響對業務數據系統的應用。此外,由于數據備份自動化程度低,出錯的幾率也較大,不能快速、有效地保護數據,嚴重時會影響到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必須立足企業實際,結合目前主流的備份技術及架構方式,選擇一種既能有效實現高性能數據保護,又能實現對復雜存儲網絡便捷化管理的數據存儲方式。一般來說,這種方式應當滿足以下十個條件:
一是可以適應多種環境,支持多個平臺,實現跨平臺備份。二是可以支持多種群集系統。三是具有擴展性的體系結構。四是系統恢復時無需重裝操作系統。五是可伸縮性強,易于使用,能為迅速增加的企業數據安全保護。六是備份和介質管理簡潔高效。七是備份與恢復功能支持聯機操作。八是可定義備份用戶及權限。九是備份系統支持存儲局域網(SAN)結構,可完成LAN-Free的備份方式。十是能夠實現備份硬件資源在各系統之間的共享和動態分配,實現多服務器多數據流的并行備份。
數據安全問題越來備受關注,其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深刻,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針對企業數據存儲備份技術的新產品不斷涌現。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特點,以發展的眼光、從全局的角度進行科學規劃,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數據存儲備份方式。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