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治愈“蝸牛網絡”
流控這個詞,多指交通的流量控制。在航空系統中,當要起飛的飛機數量大于飛機場可接受的流出量,而產生的流量擁堵時,可行的解決手段就是流量控制。
具體的說,即使所有飛行都事先進行了精密的安排,但是由于天氣原因,軍事演習,機械故障等原因都會導致航班的延誤。而延誤的航班就必須排隊起降,一旦一個扇區中排隊的飛機數量超過管制員能夠控制的程度時,當地的管制員就會聯系周邊的空域,暫停周邊空域的飛機放行,這就是流量控制。
除了航空,流量控制這個詞還常見于通信領域。和航空中的流量控制相同,在通信領域中,當流量超過出口帶寬的可接受流量時,就會發生流量擁塞,這時候就需要采取流量控制。
流量擁塞的時候,會產生丟包、時延、重傳等一系列網絡問題。我們在上網高峰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平日里還流暢的網絡,一旦進入高峰期就成為了 “蝸牛網絡”。
流量擁塞也深深地困擾著企業用戶,高峰時段或者某些特殊時期,網絡擁堵嚴重,許多正常工作無法開展,給一些企事業單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這種情況,一般有兩個解決之道。一是擴充出口帶寬;二是在現有網絡進行流量控制。擴充出口帶寬意味著成本的增加,而且在現有擁堵中,P2P通常是造成擁塞的主要原因。出口帶寬漲,P2P也跟著漲,收效不佳,所以流量控制越來越成為治愈帶寬擁塞的神兵利器。
從事網絡擁塞管理多年的張樂(資深流量管理專家、網康科技流控設備產品經理)表示,流量控制核心的做法是限制無關應用,預留保障核心業務帶寬。同時在精細化程度上,要保障用戶間不互相爭搶,業務間不互相爭搶,鏈路上不互相爭搶,才可以有效。當下的流量管理技術已日趨成熟。
流量控制,在現代社會中,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筆者可以預見,流量控制是這個網絡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其用途必將日益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