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黑客事件頻發為金融機構敲響警鐘
近來網絡黑客事件頻發,個人信息以及信用卡數據遭泄漏,引投資者深省。如果網絡黑客侵入金融機構電腦系統,盜信息操縱市場,全球金融體系將受重創。6月10日報道,幾個月以前農協銀行(Nonghyup)電腦系統出現問題,使幾千名客戶陷入困境,令人大跌眼鏡。
韓國軍方認為這是來源于一起精心策劃的黑客行為,利用受感染的筆記本滲透至銀行系統,以此來制造消費者的恐慌。雖然有關方面予以了否認,但也引起了投資者們的深思。
黑客們近來從索尼游戲用戶系統盜取了一些數據資料,雖然對于索尼系統沒有什么實質上的影響,但著實令索尼十分尷尬,而實際上令西方政府官員以及金融家們擔憂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府及個人,或一組訓練有素的犯罪嫌疑人,他們可能侵入交易所、銀行、清算中心以及存儲機構的電腦系統。如果規模巨大的話,受影響的就不僅僅是客戶及銀行了,廣大的投資者信心也會受挫,對于大多數的投資者來說,對于計算機系統廣泛凍結可沒有準備。
一些分析師表示,對于美國金融體系對于黑客侵入行為的脆弱性,人們日益擔憂。如何評定這種擔憂目前很難講,但確實有些令人不安的跡象。比如2010年5月6日,華爾街上演了閃電崩盤,道瓊斯股指盤中突然創紀錄的急挫近千點,10分鐘內跌穿9900點,有分析稱股票在短時間內由電子控制代替人腦,造成此次股災,從中也可以看到黑客有機可乘。
大多數的情報人員不想過多的談論風險的細節,不想過分渲染他們本希望避免的問題,這毫無疑問。但他們目前關注的風險歸于四種類型。
第一,犯罪嫌疑人侵入信用卡和銀行帳戶,偷取個人信息或金錢。本周花旗銀行就承認其系統被黑,使很多用戶數據受到牽連。
第二,那些黑客對金融團體或他們的電腦系統發起攻擊,不管是出于政治目的還是個人興趣,確實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第三,就是那些別有用心的犯罪團體故意入侵電腦系統獲得信息,以為一線交易員提供方便,或用以操縱市場。就在去年末的時候,納斯達克就險些中招,當時一些黑客試圖盜取一些敏感的數據。而更為可怕的是,也許有一天有些黑客侵入電腦系統引起市場廣泛的誤操作,使資金流停止,或大規模的刪除資產紀錄,這就會給金融體系帶來重創。
一些安全專家表示這種可能性非常的低,因為這需要一種政府層面的能力。但因代價過為高昂,即便是黑客能力高強的國家也很難摧毀美國的金融系統。
但是,這些黑客卻能帶來最直接的風險,如果黑客試圖操縱股票價格,或者獲得一些內幕消息,也會不可避免的使投資者的資產化為泡沫。
而且黑客行為所帶來的影響也難以預知。畢竟投資者只能對網絡上的金融行為充滿信任,投資者不可能接觸得到或看得到他們的資產。如果這種信任蕩然無存的話,對于價值的信心也會迅速的崩潰,或可能造成另一次閃電崩盤,也或者引起銀行擠兌浪潮。
當然也有好消息,那就是金融體系目前可以團結一致奮起反擊,像黑客襲擊納斯達克未遂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警鐘。當前每個人都非常關注網絡安全的問題。
網絡空間還有一個最為致命的問題,那就是這是一場不平衡的戰爭,需要大量的資源以保護銀行或交易所,但是只要是一個電腦感染了病毒那么就是掀起一場無聲的戰爭。對市場而言,即便是小概率的網絡中斷風險,也不能忽略。投資者們當然希望銀行和交易所能夠有著比索尼公司更為可靠的電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