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惠普玩得轉webOS嗎?
明年將有約 6000 萬臺 PC 裝配上新的操作系統——webOS。帶來這場變革的企業叫做惠普(Hewlett Packard ),正是這家企業在 2010 年用 12 億美元買下了 webOS ,以及它的***Palm。惠普的野心不小,它將在 webOS 的基礎上,建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生態圈。本文想要探討 webOS (特別是 webOS PC)將要面臨的挑戰以及機遇。
webOS 生態圈建成
2011 年 3 月 9 日,惠普宣布自 2012 年起旗下個人電腦( PC 部分)將全部預裝 webOS。至此,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打印機,webOS 將出現在惠普的各種設備中。將多樣設備融合進一個系統的理念由來已久,而惠普正在把理論帶進現實。
惠普很清楚那個我們已經討論多時的趨勢:一個用戶,多樣設備—— IDC 個人電腦分析師 Tom Mainelli。 |
我們可以這樣定義這個系統:以惠普的硬件設備為基礎,借由 webOS 這條紐帶,實現用戶多種設備間緊密互聯的融合型生態圈。
神一樣的對手: 蘋果
現有的融合型生態圈來自蘋果(Apple),這是一個建立在穩健和成功基礎上的生態圈。 Mac OS 走到第 10 個版本,iPhone 是全美占有率第二的智能手機系統,iPad 占據 2010 年平板市場的 90%,只有 Apple TV 顯得有些低調,不過這個黑盒子受到生態圈整體效應的影響,正在悄悄的進入越來越多人的客廳。
蘋果公司的生態圈有幾個重要特征:
◆軟件上,從成功的桌面操作系統簡化得到移動系統。
◆硬件上,超短的產品線,僅供應幾個規格的產品。
◆用戶群體上,大量移動用戶對應小量桌面用戶。
webOS 生態圈的三大不穩定因素
我認為 webOS 生態圈的不穩定因素和蘋果公司生態圈的特征正巧相反。
1. 軟件上,從并不成功的移動系統強化到桌面操作系統。
這是最致命的不穩定因素。webOS 在移動領域有過一些創新,但它缺乏作為桌面操作系統的重要資本:殺手級軟件。Office 之于 Windows ,iLife 之于 Mac OS ,這些才是操作系統得以矗立的資本。我們想象一下惠普的 CEO 站上舞臺,而他只能演示一個結合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聯系人軟件,這是何等的尷尬。
2. 硬件上,超長的產品線,無數種組合。
這可能會是 webOS 難產的瓶頸所在,畢竟要為 6000 萬臺設備部署新系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且它們的規格迥異,來自于不同派系的制造商。不得不提高警惕的是,主流 PC 硬件供應商的方向只有一個:盡可能兼容 Windows 。至于 webOS ,也只能由 HP 去冷臉貼熱屁股了。
3. 用戶群體上,大量桌面用戶對應小量移動用戶。
桌面和移動是兩回事:Windows 用戶不一定會買 Windows Phone ,否則今天微軟(Microsoft)仍然是移動系統的霸主,而某些搜索引擎廠家更沒有參與游戲的資格。如果惠普是為了向程序員證明:我們有牛逼哄哄的裝機量。那我就要表示佩服了。因為這是種背水一戰的姿態,這次要是玩砸了,世上再也沒有哪個舞臺讓 webOS 去折騰了。
webOS PC 如何啟動?
至于 webOS 會以何種形式存在于惠普的 PC 里,尚存疑問。一說是以某種程序的方式,一說是以獨立系統的方式。
我更傾向于后者。
首先,如果 webOS 僅僅是以某種程序的方式跑在 Windows 里面,那它就是史上最標題黨的操作系統,人家 Chrome OS 至少能獨立跑在螃蟹本上。我想厚道的惠普是不會這么做的。
其次,作為某種程序運行的 webOS 負責和別的 webOS 設備連接,這聽起來有點像普通的同步程序。惠普不至于為了這樣的小兒科程序大作文章。
一個獨立 PC 系統結合現有的移動體系,至少在理論上滿足了惠普壟斷用戶的欲望。在移動市場前途不明的情況下,猛然增加裝機量,把安置在用戶 PC 里的 webOS 作為一種營銷手段,潛移默化的影響用戶,促使其和 webOS 產生親密接觸,或許能起到產品試用裝的效果,也算是開了科技界廣告戰術的先河。
2012年總是要到的,HP 是要領導一場科技革命,還是領銜一次鬧劇,大幕就在眼前。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