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視頻技術總監封光:開發需要兼容并包
原創【51CTO年終策劃】最近幾十年不僅是計算機硬件突飛猛進的時代,也是軟件開發日新月異的時代。51CTO年終巨獻《編程開發的物種起源》,將為您講述形形色色的技術人是如何邁入開發的神圣殿堂的。今天我們請到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前助理研究員,現任CC視頻技術總監的封光博士。
回顧2010年51CTO年終策劃:《架構師最怕程序員知道的10件事》
人物介紹
封光,新疆克拉瑪依人,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互聯網信息檢索。在博士研究期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互聯網搜索與挖掘組實習兩年,后來在香港理工大學做助理研究員,從事模糊學習算法的研究。2008年畢業后加盟CC視頻,任技術總監一職至今,主要從事從客戶端到服務端的視頻云計算平臺的架構。目前主要關注的技術領域包括視頻處理、分布式計算、可伸縮性架構、用戶視頻行為分析等。
51CTO:您是什么時候開始接觸開發技術的?當時有什么技術理想?這么多年過來, 對這個技術理想有沒有過調整?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開始接觸技術。那個時候發現編程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電腦,很酷,于是就開始對開發技術比較關注了。剛開始的時候,認為做一些比較酷的玩意是技術理想,希望能夠做一個讓周圍的人覺得很驚訝的東西,感覺特別有成就感。后來隨著時間不斷推移,發現僅僅做一個大家看一眼覺得很驚訝的東西并不難,難的是做一個大家天天都會用的東西。當你做的東西大家天天都會用了,說明才是真正認可你了。
51CTO:剛接觸編程的日子,最難忘的是什么?現在來看對當時的自己有什么建議嗎?
剛開始接觸編程時,忙著自己實現一遍書上的例子,都能讓自己有成就感,不過也常常是幾次后才能成功一次。那時候會忽略一些基礎的知識——例如算法和數據結構、標準協議(TCP/IP)等——而對直接看的到的窗口編程比較有感覺。例如做一個掃雷、俄羅斯方塊等,這樣做出來也比較容易讓同學吃驚一下?,F在回過頭來看,這樣的學習方式就像是掾木求魚。按照當年的學習方式,可能學一輩子都學不完現有的技術。因為那些東西都屬于上層,是易變的東西。比如當年風靡一時的Delphi、PB等,現在都淡出了,如果僅學會了它們的操作,而沒有學會思想的話,那就相當于白學了。對于開發者來講,掌握基本的知識很關鍵,這些知識是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
51CTO:什么時候在編程上有一種真正“開竅”的感覺?有沒有什么事件加速了這種脫胎換骨的巨變?
開發技術的入門是從VC開始的,我想中國相當一部分程序員都是從VC起步開發生涯的。那么后來陸續深入研究了C++、Python、Java、PHP等,當然,每種語言相應的庫和框架都相當不少。當把這些語言、庫、框架放到一起思考之后,就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梢园l現哪種語言在什么方面具有優勢,為什么別的語言沒有這樣的優勢,每個語言、庫、框架的定位的不同,等等。這些問題在之前是從來沒有想過的,而且也沒法想出答案。
國內經常出現這樣的例子,有誰說什么好的時候,一窩蜂都說這個好,如果你在論壇里面敢說一句它不好,立刻有無數板磚拍過來。其實這樣是阻礙技術進步的。兼容并包,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樣才能達到新的高度。
51CTO:最近還在關注哪些技術?有沒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兒?
最近比較關注分布式計算與存儲、動態負載均衡,以及HTML 5中視頻相關的問題。
51CTO:心中是否存在一個技術偶像?這個偶像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如果從開始學編程的時候算起,偶像還是不少的,例如jjhou, knuth, eckel等,那個時候覺得他們的高度是遙不可及的?,F在來講,已經沒有當時那樣地位的偶像了,從技術角度來講,差距已經很小了。實際上達到他們技術高度的人非常的多,但是他們之所以脫穎而出,是因為除了技術外,他們還有自己其他方面的特長。例如jjhou和eckel實際上應該算是教育學家,而不是高級工程師,而knuth真正應該稱他為教授。只是他們工作的內容和開發相關,開發僅僅是他們工作的載體。非常希望中國能夠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人的出現,有了一個完整健康的生態圈,整體的開發水平才能上一個臺階。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