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突破iPhone 必解兼容性困局
由上圖(美國各手機操作系統一年來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在今年第二季度,Android手機的銷售量超越iPhone,雖然在整體市場占有率上,仍然不及競爭對手,但是卻已經初現王者風范,一些文章也預測Android最終會穩坐智能手機***把交椅。
51CTO推薦專題:Android開發應用詳解
Android的確是十分有潛力的,在谷歌的推進下,多家知名手機生產商傾力支持這個開源的智能系統。為用戶提供了諸多選擇。
相較于蘋果的iPhone使用一個系列的產品參與整個市場的競爭,像Android這樣開放的、百家爭鳴的情形是有優勢的。各種型號的手機,為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了適用的產品,破除了飽受詬病的運營商限制,從而使得用戶能夠更加自由。
然而正像先前一些文章所指出的那樣,這種開放是一把雙刃劍。
具體說來,不同廠商生產的不同型號的手機由于硬件和軟件上的差異,使得電子商店上的應用兼容性變差。
其中硬件上的差異包括核心性能和交互固件上的差異。不同手機的核心性能差異導致同一應用再不同手機上運行體驗的差異,在高端的手機上可以流暢運行的軟件轉移到主流平臺就會出現難以運行的情況,這種情況將會降低應用和平臺本身在用戶中的口碑。而雖然目前來說大多數智能手機都標配了多點觸摸屏幕和重力感應固件。但是一些手機還加入了軌跡球,數量不一的按鍵等,觸摸屏最多支持的點數也不同。這些差異使得不同手機擁有不同的交互方式,應用程序如果針對其中一種手機設計,那么對于其他手機的兼容必然減弱。
軟件方面,主要是一些手機擁有自己的UI設計,這些UI設計也會倒是應用程序的兼容性問題。
這些兼容性存在差異的手機共享一個電子商店,商店內的應用在下載時大多不能先行判別兼容程度,從而可能導致用戶的損失。
與開放性相對,為了克服這些缺點,iPhone使用單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將平臺幾乎完全封閉起來,這樣雖然保證了兼容性,卻也喪失了廣泛性。也就是說這一產品綜合考慮功能和價位后并不適合所有人。
我們看到iPhone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廣泛的平臺,它在硬件上采用較為適中的配置,通過和運營商捆綁而降低價位,然后通過近乎無限的可擴展性盡量適合所有用戶。但這樣做的作用畢竟有限。
比如說一些商業用戶,雖然在iPhone的基礎上添加應用軟件完全可以滿足辦公的需要,但是卻因為這需要額外費用而沒有其他廠商的解決方案劃算。所以限制了iPhone擴展的領域。
Windows Phone 7也有類似問題,微軟為使用它的手機定立了嚴格的標準,連手機按鍵的個數和設計都有規定,這樣無疑會影響創新,導致設計千篇一律,使用戶失去選擇的興趣。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價位也很難做出區分。實際上抑制了內部的有益競爭。
那么如何能夠破解Android開放性的魔咒,又保持開放性呢?
現在,有一些應用會事先驗證手機性能,再選擇安裝高級版本或是低級版本,但這樣做是不夠了。也增加了開發者的負擔。
谷歌應該首先在電子商店上強化兼容性測試,使得不兼容的應用不會被用戶下載安裝,從而保證用戶不會因此遭受損失。也許對不同性能的手機進行分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應用程序可以選擇自己支持的***等級,從而保持流暢性。
谷歌也應該對外設固件做出一些規定,除了標配的觸摸屏和重力感應外,一些有創意的新硬件也應該加入名單。不時更新這個名單,從而剔除過時的設計,加入創新的設計等。
但是若要真正破解兼容性問題,需要做得還很多。這需要谷歌和其他手機廠商共同發揮智慧。
我們相信開放是一個正確的道路,他帶來的好處比缺點多,當Android真正破解了兼容性困局,或許就是它成為智能系統王者的時候了。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