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 UML模型圖及其功能
本文和大家重點討論一下UML模型圖的概念,每種模型圖都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本文就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大家對UML模型圖的概念有全面的認識。
UML模型圖及其功能
UML模型圖能夠將被建模的系統的某一個方面的某一部分以圖形的方式表示出來,不同的視圖通過將多個不同的UML模型圖有機組合在一起就能夠描述系統模型的某方面的特征。UML的UML模型圖是有模型元素構成的,模型元素以圖標的形式直觀形象的表達各種概念。有的模型元素可以在多個UML模型圖中使用,如注釋和注釋連接可以在任何UML模型圖中使用,用于給其他的模型元素進行注釋。各種UML模型圖能使用的模型元素集合也不相同,在介紹各種UML模型圖的時候會有具體的說明。
UML定義了九種UML模型圖:用例圖(UseCaseView)、類圖(ClassDiagram)、對象圖(ObjectDiagram)、構件圖(ComponentDiagram)、部署圖(DeploymentDiagram)、狀態圖(StateChartDiagram)、活動圖(ActivityDiagram)、序列圖(SequenceDiagram)以及協作圖(CollaborationDiagram)。這九種UML模型圖各有側重,如用例圖側重描述用戶需求,類圖側重描述系統具體實現;描述的方面都不相同,如類圖描述的是系統的結構,序列圖描述的是系統的行為;抽象的層次也不同,如構件圖描述系統的模塊結構,抽象層次較高,類圖是描述具體模塊的結構,抽象層次一般,對象圖描述了具體的模塊實現,抽象層次較低。
在有的文獻書籍中,將這九種UML模型圖分為三大類:結構分類、動態行為和模型管理,結構分類包括用例圖、類圖、對象圖、構件圖和部署圖,動態行為包括狀態圖、活動圖、順序圖和協作圖,模型管理則包含類圖。本文則從動態和靜態的角度分別介紹UML的九種UML模型圖。
1、結構類UML模型圖-描述系統應用的靜態結構
(1)類圖-描述系統中類的靜態結構,展示了一組類、接口和協作及它們間的關系。其描述的靜態關系,在系統整個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
系統可有多個類圖,在高層給出類的主要職責,在低層給出類的屬性和操作。對邏輯數據庫模式建模、對系統詞匯建模、對簡單協作建模時可使用。可用它表示概念模型。
(2)對象圖-展示了一組對象及它們間的關系。用對象圖說明類圖中所反應事物實例的數據結構和表態快照,是類圖的一個實例。顯示類的多個對象實例,而不是實際的類。
(3)構件圖-描述代碼構件的物理結構及各構件之間的依賴關系。對源代碼、可執行的發布、物理數據庫和可調整的系統建模
(4)配置圖-展現了運行時處理節點及其構件的部署。它描述系統硬件的物理拓撲結構及在此結構上執行的軟件,它說明系統結構的靜態部署視圖,即說明發布、交付和安裝的物理系統。
2、行為類UML模型圖-描述系統動態行為的各個方面
(1)用例圖-展現了一組用例、用戶以及它們間的關系。即從用戶角度描述系統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用于收集用戶實際需求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中
(2)序列圖-展現了一組對象和由這組對象收發的消息。用于按時間順序對控制流建模,說明系統的動態視圖,強調時間和順序。
(3)協作圖-展現了一組對象及相互間的連接及這組對象收發的消息。強調上下層次關系強調收發消息對象結構組織,按組織結構對控制流建模。
(4)狀態圖-展示了一個特定對象的所有可能狀態及由于各種事件發生而引起的狀態間轉移。描述了狀態機,強調一個對象按事件次序發生的行為
(5)活動圖-一特殊的狀態圖,描述需要做的活動、執行這些活動的順序、工作流。它用于系統的功能建模,并強調對象間的控制流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