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據泄露防護(DLP)與跨國巨頭競爭
【51CTO.com 綜合消息】2005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出版了《世界是平的》。該書認為:柏林墻倒塌、互聯網的崛起和開放源代碼運動共同創造了一個‘平坦’的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景觀,使過去與權利和財富中心無緣的人得以直接參與賺錢和制造輿論的活動。
由此書引發的疑問是:在這個平的世界上,到底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還是弱者變強、強者弱化?到底是美國人將征服這個“平的世界”,還是中國人將從邊緣邁向“已經被碾平的世界的中心”?
在中國的信息安全市場上,國內外DLP品牌正拼殺得難解難分。國內DLP廠商北京億賽通與國外DLP巨頭如賽門鐵克、趨勢科技、EMC(RSA)Websense、麥咖啡等,鏖戰正酣,一時難分高下。從國外DLP廠家的立場來看,世界是平的,中國信息安全市場也是其全球戰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遺余力地要征服這個“平的世界”。這些跨國公司挾其龐大的資金、技術和品牌實力,如洪水猛獸般向中國涌來。
而國內DLP億賽通憑借多年扎根于國內用戶需求的基礎,依靠自主創新的產品,與國外DLP廠商抗衡。由于信息安全關系到國家數據安全,億賽通的抗爭行為,不僅僅是單純的市場競爭,還具備保護國家、政府、軍隊信息安全,保護國內企業商業機密的重責大任。然而,由于國內信息安全企業目前還沒有充分覺醒,在數據泄露防護(DLP)領域目前只有億賽通一家孤軍奮戰,暴露在國外DLP強大的火力下。由于實力懸殊,億賽通的抗爭行為蒙上了一層濃重的悲壯色彩。
一、 數據泄露防護(DLP)具備保護國家數據安全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信息安全,尤其是涉及到國家機密的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中國的網絡間諜攻擊越來越多,這關系到銀行金融, 政府機關, 軍隊建設等重要單位的信息安全問題, 而且這些問題多數都和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發達國家通過對發展中國家所用的計算機芯片和關鍵軟件技術的壟斷,甚至還在網絡產品中嵌入間諜軟件,通過“后門”直接威脅重要信息的安全,實際上控制了這些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要害部門的神經中樞,發展中國國家由于這種難以克服的依附性,意味著國家主權的部分喪失。由此可以認為,技術上的壟斷終將造成政治上的霸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技術擴大了國家主權事實上的不平等。
當前,計算機信息安全的重點是信息內容的安全,表現為文檔或數據的安全,主要的威脅是黑客入侵、國外間諜人員竊密或內部泄密,可能造成的文檔或者數據泄露。傳統的信息安全產品如防火墻、防病毒、入侵檢測、漏洞掃描分別屬于PDR和P2DR模型中的防護和檢測環節,它們都是從網絡層或者應用層進行安全防護,這只是對網絡安全層面的安全防護,沒有對網絡中存儲和傳輸的數據進行保護。數據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負有重大保密責任的機構和單位在實行網絡化辦公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安全保密,重視數據本身的安全。
數據泄露防護(Data leakage prevention, DLP),又稱為“數據丟失防護”(Data Loss prevention, DLP),有時也稱為“信息泄漏防護”(Information leakage prevention, ILP)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防止指定數據或信息資產以違反安全策略規定的形式從內部流出的解決方案。通過DLP可以確保數據安全,從而防止國家機密和商業機密的泄露,在當前的時代大背景下,具備國家戰略地位作用。
二、 國外DLP廠商重兵囤積,意欲拿下中國市場
毋庸置疑,國外DLP廠商實力是強大的,攻勢是兇猛的。在DLP領域,聚集了當前最主要的信息安全廠商。賽門鐵克、趨勢科技、EMC(RSA)Websense、CA、Check Point、麥咖啡等無一不具備在全球競爭的實力。其中任何一家廠商,規模和實力都遠在國內信息安全廠商之上。從2007年以來,這些跨國巨頭就開始在中國市場上砸下巨金,頻頻出手,大有泰山壓頂之勢。
1. 國外信息安全巨頭實力強大,通過大手筆收購,擴充其產品線。
從國外DLP廠商的一系列收購中可以看,說國外DLP實力強大,不是一句空話。以下是近四年來發生在DLP領域的企業并購:
1) 2006年,McAfee收購Onigma,花費2千萬美元。2007年10月,收購Safeboot,花費3.5億元;2008年8月收購Reconnex公司,花費4,600萬美元。從2006年至今,McAfee為了介入DLP領域,單是用于收購的總金額就達到了4.16億美元;
2) 2006年7月,EMC收購RSA公司,費用總額將近21億美元;
3) 2006年11月, Check Point以5.8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Protect Data AB數據安全公司。Protect Data公司旗下有一家公司名為Pointsec Mobile Technologies,據估計Pointsec Mobile Technologies價值2億美元;
4) 2006年12月,Websense斥資9千萬美元收購PortAuthority;
5) 2007年10月,趨勢科技收購Provilla 公司,據專家估計,其收購價格在2億美元上下;
6) 2007年12月,賽門鐵克公司收購Vontu,費用為 3.5億美元;2010年4月宣布,斥資3億美元并購PGP公司,花費7千萬美元收購GuardianEdge公司。據此,賽門鐵克公司在收購DLP公司方面總費用為7.2億美元;
7) 2009年01月,CA公司收購Orchestria,據估計費用在1億美元左右。
以上公司一系列收購費用的相加總額為38.26億美元。這個數額,是中國市值最高的神州泰岳(市值130億元)或者用友軟件(市值124億元)的兩倍多,是中國最大信息安全公司天融信年銷售額(估計4億左右)的70倍。跨國公司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實力,與國內普遍偏小的信息安全企業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2. 前期積累的高端客戶群體是其當前重點關注的主戰場。
國外信息安全廠商經過多年的耕耘,在政府、電信、金融(銀行、證券、保險)、能源等行業積累了比較好的客戶基礎,具備較好的前期條件。國外信息安全廠商不是單純為了做項目而銷售,往往是為了長期扎根于中國市場,所以前期比較重視客戶基礎的建立和維護,為后續的產品銷售埋下伏筆。當前,在中國的高端客戶群體中,國外信息安全產品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優勢。
國外DLP廠商因為基礎厚實,即便是在多年不盈利的情況下,仍能有足夠的資金實力用以市場經營。因此,國外DLP廠商當前的重點還在于市場導入和培育階段,并沒有急于追求銷售額的增長。
3. 借助大量的市場推廣活動,國外DLP廠商對中國用戶進行洗腦。
國外DLP廠商慣用的手法,是憑借大量的資金投入,采用各種市場推廣活動如媒體報道、展覽會議、技術推薦等等手段,通過這種簡單而直接的方式,實現其市場目標。
三、 中國數據泄露防護(DLP)廠商以弱對強,堅決捍衛國家信息安全
國內最早關注數據安全、防止內部泄密的企業是2003年成立的北京億賽通。起初的解決思路,通過對文檔和數據進行加密,再結合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和權限管理等手段,從源頭上控制數據的使用,從而實現數據不被泄密。從億賽通開始,中國信息安全界產生了文檔和數據加密軟件。在北京億賽通的引領下,2003年到2008年期間中國涌現出近300家文檔加密軟件企業。
經過8年技術積累和應用實踐,北京億賽通于2008年在國內率先推出基于透明加密技術的數據泄露防護(DLP)體系。與國外DLP所走的技術路線不同,北京億賽通DLP采用了分域安全解決方案,對企業網絡平臺、業務系統和基礎設備劃分為不同的安全域,并根據相應的安全域特點,采用不同的防泄密產品。通過對不同安全域的不同處理辦法,形成一個分域立體防泄密體系。
北京億賽通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創新型自主研發企業,雖然在中國具有7年滾動發展歷程,但與國外信息安全巨頭相比并不具備相等的實力。相對于國外DLP廠商而言,從企業規模、資金實力、研發人數等多方面來看,中國DLP廠商是相當弱小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是,面對國外DLP廠商洶涌而來的市場推廣,億賽通卻并沒有絲毫懼意。根據國內網絡安全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億賽通將會針對不同行業用戶的應用特點,對自身的技術與產品發展戰略進行重大調整,并推出針對性強的解決方案與服務體系,以滿足行業用戶的需求,進一步鞏固公司在行業市場的領導地位,使國內DLP網絡安全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
由于目前國內只有北京億賽通一家企業從事DLP產品研發和市場銷售,因此,億賽通的生死存亡,不僅關系著其企業自身的發展,還肩負著抗擊外來DLP品牌入侵,以國產軟件系統保護國家信息安全的使命。隨著國內外DLP品牌交鋒的繼續發展,祝愿北京億賽通越戰越強,為中國DLP爭得一席之地,成為中國自主研發企業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