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協議的基本特點和對比
OSPF協議的意義是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從名字中我們能模糊地了解它的使用領域。不錯,它是應用于路由協議的一種規范,那么和我們常用的其他協議有什么不同呢?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是一個非常復雜的IP路由協議。對于這個協議的工作情況做出全面的解釋超出了本文的范圍。然而,值得總結一下這個協議提供的比RIP等距離矢量路由協議還要好的優勢。如果需要用一個詞匯說明使用OSPF協議的合理性,這個詞匯就是可伸縮性。OSPF協議適用于大型和不斷擴大的網絡有許多理由,這些理由在很多時候都是相互關聯的。
分層結構:OSPF支持把網絡劃分為多個擁有某種程度的自主權的區域。在這種結構中,有一個骨干區域(總是指0區域),而且許多其它的區域都必須直接附加在0區域(特殊情況除外)。一個規劃良好的分層結構設計是每一個區域的路由都可以匯聚為連續的網段。OSPF還支持匯聚另一個路由協議重新發布的路由的能力。
匯聚速度:每一臺運行OSPF協議的路由器都維護一個這個網絡邏輯拓撲結構的數據路。這個數據庫擁有關于每一個鏈接、局域網網段和網絡上的路由器的詳細數據。OSPF協議日益提高的智能化意味著它匯聚的速度更快,而且不必借助距離矢量協議的低級的匯聚方法。
高效率更新處理:當網絡拓撲結構發生變化并且不采用定期更新的方法時,要發送增強的更新信息。OSPF還使用眾所周知的多播地址而不是廣播來傳送路由信息。
VLSM:由于它是一個有類協議,OSPF支持VLSM允許更充分地使用IP地址空間。
好了,現在我介紹完了OSPF的全部好處。然而,幾乎每一個網絡協議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把雙刃劍,OSPF協議也不例外。OSPF協議有兩個潛在的缺陷值得考慮。
資源利用:OSPF協議提高了路由器的存儲容量需求,因為每一臺OSPF路由器都要維護一個這個網絡的拓撲結構的數據庫。路由表是根據這個數據庫的信息計算的。這個計算過程消耗的內存比路由表本身消耗的內存還要多。
運行OSPF協議還將增加路由器CPU的平均使用率。為了在網絡拓撲結構發生變化之后重新計算路由表,要運行最短路徑優先算法。這是一種處理器密集型的工作,可能限制低端路由器的性能。
設計的局限性:對于需要保留增長空間的大型網絡來說,通常應該使用多個OSPF區域。還有一些關于通信如何在這些區域之間進行的規則,這就增加了一些設計局限性。
OSPF提供了一種把網絡分為多個區域的設施。支持這個概念的整個思路是減少與運行這個協議有關的內存和處理器的開銷。一臺在多區域網絡環境中運行OSPF協議的路由器只保存本地區域的數據庫,而不是保留整個網絡的數據庫。這就減少了內存的消耗。這個原理利用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一個設計良好的網絡中,一般沒有必要讓一臺路由器掌握非常遙遠的一個網段的全部細節。出于同樣的理由,在網絡拓撲結構發生變化時,更新僅僅在本地區域發送,從而減少路由通信量并且減少通常與不必要的路由重新計算相關的CPU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