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UML視圖專家解析
本節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UML視圖方面的內容,UML視圖共有9種,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相信通過本節的介紹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獲。
UML視圖
UML總共提供了9種視圖,這些圖從不同應用層次和不同角度為軟件系統分析、設計直到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不同的階段建立不同的模型,建模的目的也各不相同。UML的9種圖如下:
(1)用例圖(UseCaseDiagrams)
用例圖描述了系統提供的一個功能單元。用例圖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開發團隊以一種可視化的方式理解系統的功能需求,包括基于基本流程的"角色"(actors,也就是與系統交互的其他實體)關系,以及系統內用例之間的關系。
(2)類圖(ClassDiagrams)
類圖表示不同的實體(人、事物和數據)如何彼此相關;換句話說,它顯示了系統的靜態結構。
(3)時序圖(SequenceDiagrams)
UML視圖中的時序圖顯示具體用例(或者是用例的一部分)的詳細流程。它幾乎是自描述的,并且顯示了流程中不同對象之間的調用關系,同時還可以很詳細地顯示對不同對象的不同調用。 時序圖有兩個維度:垂直維度以發生的時間順序顯示消息/調用的序列;水平維度顯示消息被發送到的對象實例。
(4)狀態圖(StatechartDiagrams)
狀態圖表示某個類所處的不同狀態和該類的狀態轉換信息。有人可能會爭論說每個類都有狀態,但不是每個類都應該有一個狀態圖。只對”感興趣的”狀態的類(也就是說,在系統活動期間具有三個或更多潛在狀態的類)才進行狀態圖描述。
(5)活動圖(ActivityDiagrams)
UML視圖中的活動圖表示在處理某個活動時,兩個或者更多類對象之間的過程控制流。活動圖可用于在業務單元的級別上對更高級別的業務過程進行建模,或者對低級別的內部類操作進行建模。根據經驗,活動圖最適合用于對較高級別的過程建模,比如公司當前在如何運作業務,或者業務如何運作等。因為與序列圖相比,活動圖在表示上"不夠技術性的",但有業務頭腦的人們往往能夠更快速地理解它們。
活動圖的符號集與狀態圖中使用的符號集類似。像狀態圖一樣,活動圖也從一個連接到初始活動的實心圓開始。活動是通過一個圓角矩形(活動的名稱包含在其內)來表示的。活動可以通過轉換線段連接到其他活動,或者連接到判斷點,這些判斷點連接到由判斷點的條件所保護的不同活動。結束過程的活動連接到一個終止點(就像在狀態圖中一樣)。作為一種選擇,活動可以分組為泳道(swimlane),泳道用于表示實際執行活動的對象。
(6)組件圖(ComponentDiagrams)
組件圖提供系統的物理視圖。它的用途是顯示系統中的軟件對其他軟件組件(如:庫函數)的依賴關系。組件圖可以在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上顯示,從而僅顯示粗粒度的組件,也可以在組件包層次2上顯示。
(7)部署圖(DeploymentDiagrams)
UML視圖中的部署圖表示該軟件系統如何部署到硬件環境中。它的用途是顯示該系統不同的組件將在何處物理地運行,以及它們將如何彼此通信。因為部署圖是對物理運行情況進行建模,系統的生產人員可以很好地利用該圖。
(8)對象圖(ObjectDiagrams)
對象圖描述了對象以及對象間的關系。如同類圖,對象圖也描述了系統靜態設計視或靜態過程視,但是從實例的角度。
(9)協作圖(CollaborationDiagrams)
UML視圖中協作圖描述了對象間的交互作用,由對象及對象間的關系組成,并包括在對象間傳遞消息,協作圖強調發送和接受消息的對象的結構組織的交互作用圖。與時序圖是同構的,可以彼此轉換。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