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談路由選擇協議中的RIP與IGRP
路由選擇協議的概念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了,那么在此我們就不再過多的重復這些內容了。接下來主要是想把其中所包含的重點協議RIP和IGRP為大家具體的講解一下,看看他們的作用是什么。
路由選擇協議是網絡層協議,它負責路徑的選擇和交換。路由選擇協議還分為內部路由協議和外部路由協議。
RIP協議是一個相對比較老的,但仍被廣泛使用的內部路由協議,它是一種有類別的距離向量路由協議。RIP使用“跳數“作為其路由尺度,最大跳數為l5,每隔30秒RIP廣播一個UDP數據包更換路由信息。IGRP和EIGRP是Cisco公司的專門內部路由協議,IGRP是有類別的高級的距離向量路由協議。EIGRP是無類別的高級的距離向量路由協議。它們具有以下一些特點:可擴展性、事件觸發更新、多路徑、組合路由尺度。
EGP協議是第一個外部網關協議,也是一種距離向量協議。為適應Intenet的增長,EGP引入了自治系統的概念,并用于連接自治系統,EGP只是列出它在自治系統中負責的所有網絡,在主干上只廣播可訪問性信息,從而減少網絡上傳播的路由信息量。
OSPF路由協議是第一個將外部和內部自治系統集成在一起的路由協議。是一種無類別的鏈路狀態路由協議。OSPF既可以配置成只在網絡主干上交換可訪問信息的外部路由協議,也可以配置成在每個自治系統內提供完整的路由表信息的內部路由協議。OSPF通過傳遞鏈路狀態來得到網絡信息,維護一張網絡有向拓撲圖,利用最小生成樹算法得到路由表。
BGP用于自治系統內和自治系統之間,是一種鏈路狀態協議。BGP分兩種:IBGP內部邊界網關協議和EBGP外部邊界網關協議。IBGP用于兩個路由器在同一個自治系統內交換信息。EBGP用于兩個路由器不在同一個自治系統時交換信息。
IP路由選擇協議用有效的、無循環的路由信息填充路由選擇表(路由表),從而為數據包在網絡之間傳遞提供可靠的路徑信息。路由選擇協議又分為距離矢量、鏈路狀態和平衡混合3種。
距離矢量(Distance Vector)路由協議計算網絡中所有鏈路的矢量和距離并以此為依據確認最佳路徑。使用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的路由器定期向其相鄰的路由器發送全部或部分路由表。典型的距離矢量路由協議是RIP和IGRP。
鏈路狀態(Link State)路由協議使用為每個路由器創建的拓撲數據庫來創建路由表,每個路由器通過此數據庫建立一個整個網絡的拓撲圖。在拓撲圖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路由算法計算出通往各目標網段的最佳路徑,并最終形成路由表。典型的鏈路狀態路由協議是OSPF(OpenShortest Path First,開放最短路徑優先)
平衡混合(Balanced Hybrid)路由協議結合了鏈路狀態和距離矢量兩種協議的優點,此類協議的代表是EIGRP,即增強型內部網關路由協議。
◆RIP協議
RIP(路由選擇信息協議)是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的一種,它具有以下的特點:
選用跳數作為惟一的路由選擇度量標準;
跳數允許的最大值是15,如果路由器收到了一個跳數值為16的路由更新信息,則其目標網絡是不可達的;
缺省情況下,每305廣播一次路由更新數據;
RIP版本1不支持可變長子網掩碼 (VLSM)和不連續的于網;
RIP版本2支持VLSM和不連續的子網,并且使用組播地址發送路面更新信息。
◆IGRP協議
IGRP(內部網關路由協議)是Cisco公司開發的一種路由選擇協議。作為另一種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IGRP具有以下的特點:
IGRP的度量值是由帶寬、延時、負載、可靠性和最大傳輸單元通過加權計算而來的;
缺省情況下,IGRP路由更新信息每90s發送一次;
能夠變通地處理不確定的、復雜的拓撲結構;
不支持VLSM和不連續的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