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統下OpenSUSE11.0分辨率最佳狀態
裝上最華麗的Linux操作系統openSUSE 11.0了,目前我的筆記本是Windows XP、OpenSolaris、Ubuntu和openSUSE共存的局面。
華麗的OpenSUSE 11.0桌面
一直想體驗傳說中的OpenSUSE 11.0,之前曾在OpenSolaris里使用VirtualBox安裝過,但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分辨率等效果不能達到***狀態,而且在響應速度上也不能讓人滿意。過去曾經因為安裝Ubuntu不能覆蓋OpenSolaris的Grub而導致整個硬盤的分區表被破壞,而電腦上已經裝上了OpenSolaris,為了不丟失硬盤數據,我一直特別謹慎,沒有再安裝其他系統。昨天猛然發現OpenSolaris里竟然沒有smc,在網上搜索時發現了一個smc的替代軟件Visual Panel,評價也不錯,于是毫不猶豫地裝上了。重啟后發現OpenSolaris系統已經被破壞,原因就在于Visual Panel支持的是build 91以上的OpenSolaris,而我的系統版本過低,仔細看看那篇博文***的幾條評論,才后悔不已:一個外國朋友也因為這個原因系統無法啟動,而且似乎無法修復。沒辦法,只有重裝,懶得折騰。突然想起早幾天刻錄的openSUSE 11.0,何不先安裝個OpenSUSE 玩玩呢?
從OpenSUSE 11.0的安裝界面就可想象得出它與眾不同的炫,整個安裝過程很快,感覺比Ubuntu要快一些,只不過安裝的配置過程比Ubuntu稍復雜,所以新手***在指導下安裝(由于三個主分區已經被使用,所以我把它裝在邏輯分區里)。安裝完成后,openSUSE的Grub能自動將之前的Ubuntu8.10和Windows XP掛上。
一切比較順利,拷貝出了openSUSE的/boot/grub/menu.lst后,繼續安裝OpenSolaris。安裝后默認的Grub變成了OpenSolaris的,Ubuntu和openSUSE暫時無法識別,按照之前配置Ubuntu的方法修改了/rpool/boot/grub/menu.lst配置文件,即把title、boot、initrd等屬性添加了進去,重啟后發現Grub上四個系統雖都掛上了,但OpenSUSE 不能正常啟動,總是提示文件或目錄被破壞。無奈進入Grub命令行,由于系統啟動文件默認在根分區的***個扇區,于是我開始嘗試另一種boot方式。
#root (hd0,2)
#chainloader +1
#boot
成功了!進入了openSUSE的Grub界面,系統也順利地啟動起來了!原來OpenSolaris的Grub并沒有覆蓋openSUSE的Grub,而只是變成默認的了,其他系統Grub還是存在的。把OpenSolaris配置文件里openSUSE的信息改成:
Title OpenSUSE 11.0
Root (hd0,2)
Chainloader +1
這樣四個系統都會被OpenSolaris的Grub識別并順利啟動,相信如果默認使用OpenSUSE 的Grub,這樣配置OpenSolaris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
體驗了OpenSUSE 11.0后,發現它的桌面效果確實比Ubuntu好一些,風格也和Windows很相似,并且幾乎集成了所有常用的軟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過在使用Firefox上網時發現其響應速度相對比較慢,且默認的中文字體看起來有些奇怪,不過這些并不能掩飾它優秀的視覺效果。在中文輸入法上, FCITX是很好的選擇。在http://packages.OpenSUSE -community.org/搜索fcitx安裝后,終端鍵入sudo vi /etc/sysconfig/language,INPUT_METHOD="" 修改為fcitx ,然后重新啟動openSUSE系統即可。
不知道openSUSE有沒有像Fedora那樣集成了Xen,去玩玩虛擬化……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