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被Oracle并購后的409個日日夜夜
去年對Sun的收購,讓甲骨文順利的將一個潛在的對手MySQL收入囊中,業界一片嘩然,一時眾說紛紜,唱衰者有之、看好者也有之,MySQL的發展前景受到各方的密切關注。
而現在,Oracle對于Sun的并購完成已經有些時日了。MySQL被并購后的這些日子到底如何呢?本文將從MySQL被并購后的版本更新狀況,MySQL開發團隊成員現狀,及被并購后競爭對手浮現,甲骨文與MYSQL社區的糾葛,等四個方面進行梳理。還原被并購后的MySQL真實現狀。
MySQL5.5發布 版本發布頻率明顯增加
MySQL5.5的發布無疑是MySQL被并購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版本發布。MySQL專家摩根·托克(Morgan Tocker)表示,這實際上是一個重大改變。它將引發MySQL使用方式的巨變。過去用戶通常是最初使用MyISAM存儲引擎,然后學習轉向數據管理功能更強大的InnoDB;現在是從一開始就使用更高級和更復雜的存儲引擎。我們將看到更多的人開始學習了解InnoDB,而知道MyISAM引擎的人則會減少很多。人們討論的話題不再是“為什么我要從MyISAM轉向InnoDB?”而是“我聽說還有一個MyISAM引擎,什么情況下我應該試用它?”對MySQL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舉動。
另外,近日甲骨文表示,MySQL Enterprise最新版本即將面市,并以此顯示甲骨文公司正在持續投資MySQL。
甲骨文在新聞公告中稱,MySQL企業監控器2.2(MySQL Enterprise Monitor 2.2)是該版本的關鍵組件之一。MySQL企業監控器2.2不僅增強了對查詢性能的監控,還提高了安全性,并節省了與MySQL支持集成的時間。該版本增強了收集、搜索和查看查詢性能數據的功能,使開發人員能夠分析和過濾可能干擾關鍵系統資源的模式。
總的來說在開源社區發展出的力量和Oracle體系的競爭中,MySQL本身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或許在Oracle體系下MySQL變的更完善、更穩定、更加商業化,社區的分支版本更加開放、具備更強的關鍵性能,也許這兩條并行的發展路徑,能夠創生出更加強大的新MySQL。當然也不排除會有糟糕的情況出現。
高層巨變 MySQL開發團隊成員基本穩定
在說MySQL開發團隊成員的現狀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近幾個月離職的MySQL高管。
2010年02月08日MySQL元老擁有28年資歷的Ken Jacobs離職。
2010年03月22日MySQL創始人之一(Marten Mickos)就任Eucalyptus云計算CEO。
2010年4月13日MySQL數據庫開發團隊掌門卡倫-塔根·帕德爾(Karen Tegan Padir) 加盟EnterpriseDB。
如果算上在Sun時期就離職的MySQL聯合創始人大衛.艾克馬克(David Axmark), MySQL另一名創始人邁克爾.維德紐斯(Michael Widenius)及MySQL社區關系主管卡伊。阿莫(Kaj Arno),那留著甲骨文的MySQL的原高層幾乎可以說所剩無幾。
相比高層的巨大變動,可能大家更關注“MySQL開發人員都去了哪里?”,對此MySQL前技術總監布萊恩·阿克爾(Brian Aker)表示,除了一小部分人離開外,其他人多數還是甲骨文的員工,只有一小部分離開。
我們具體到各個模塊的開發人員來詳細看看。
首先來說一下存儲引擎Innodb,這是一塊規模相當大代碼,它已經生存了數年時間,現在依然屬于甲骨文,沒有Innodb就沒有24×7穩定運行的數據庫。
而優化器(Optimizer)的開發人員幾乎都走了,他們去了MontyAB。
至于復制(Replication)功能,除了第一版的編寫者之外,其他人都在甲骨文。第一版編寫者現在不同的公司擔任顧問,不過他在2002年前后就離開了MySQL團隊。執行/觸發器系統則是多個開發人員合作的結晶。“存儲過程之前”的代碼基本是在那時編寫的,變化的部分很小,相關人員基本都還在甲骨文。
再來看一下MySQL的解析器(Parser),其大部分代碼來自于MiniSQL和Unireg的合并,此后MySQL開發人員做的是后來在5.0中出現的整體式存儲過程,之后的功能是通過分割技術(partitioning)來實現。
編寫連接器(Connector)的開發人員依然在Sun公司,截止到目前還沒有聽到有人離開。
存儲過程的編寫者已經在2005年離開,選擇回家釣魚,但其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MySQL的大部分開發人員還都在甲骨文。
新老競爭對手出擊 搶奪MySQL用戶及市場。
前段時間,Twitter宣布,將淘汰既有的MySQL系統,改用Cassandra管理信息。 Cassandra是一個由Apache基金資助的分布式開源數據庫,主要用于將海量數據分布到大量廉價服務器,進而拼湊出一個無單點故障的信息管理集群。而在Twitter之前,Facebook、Digg已經開始使用Cassandra,思科的WebEx也已使用Cassandra來收集用戶反饋。
近日舊金山新創公司Clustrix公開宣稱,自己的產品更強大更優秀,可以完成MySQL做不好的事情,可擴展至存儲數十億條數據,完全可以取代MySQL。Clustrix產品可以與MySQL協議互通,這樣應用程序再也無需進行代碼移植,它的存在無疑會傷害MySQL的付費業務。
除此之外,近期興起的No-SQL運動也給IT行業帶來了新的選擇。除Cassandra外,No- SQL運動的代表還包括Hadoop、Google的 Big Table、MemCacheDB、Voldemort、CouchDB和MongoDB。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僅大型互聯網企業開始放棄包括MySQL在內的關系型數據庫,即便是一些企業的內部應用,考慮到多媒體、電子郵件、空間和地理信息的增多,也開始采用非關系型數據庫方案。
今天的MySQL不得不面臨許多問題,它在大型應用領域的采用率較低,同時面臨PostgreSQL的強有力競爭者。PostgreSQL創始人之一的Bruce Momjian先生,對IT168記者表示PostgreSQL比MySQL更優秀。
Oracle與MySQL社區
甲骨文并購前曾經向MySQL社區做出十項承諾。并購后甲骨文高管正在對開源人士展開“示愛”攻勢,但曾經的MySQL精英們也已經重整旗鼓,通過MySQL數據庫分支的方式來贏得了數據庫管理員和開發者的“芳心”。
在上月舉行的MySQL大會上,MySQL之父邁克爾·韋德紐斯(Michael Widenius)和大名鼎鼎的MySQL架構師布萊恩·阿克爾(Brian Aker)分別發表演講,全力推廣他們各自的MySQL分支數據庫,他們堅信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成為MySQL開發或支持服務的唯一提供商。
他們明確的表達了支持MySQL的開發商和公司應該多元化的觀點,另外他們認為,MySQL分支數據庫的所有者是那些對代碼感興趣的開發者,而不是某一家利益驅動的企業。
可笑的是MySQL現在已經歸數據庫巨頭甲骨文所有,在本次MySQL大會上該數據庫巨頭被列為“創始贊助商”。在MYSQL用戶大會上,甲骨文首席軟件架構師愛德華·斯凱文(Edward Screven)試圖取得MySQL用戶的信任,聲稱他們的數據庫非常安全,因為甲骨文向用戶提供一套完整的支持組合服務。
斯凱文承諾,未來計劃將MySQL嵌入到甲骨文的軟件架構和管理產品中去。然而這可能有悖于開源人士所渴望的獨立性和開放性原則。
很明顯,甲骨文每年一度的OpenWorld大會未能打動數據庫管理員和開發者的“芳心”,斯凱文的演講結束后,只得到了MySQL社區關系經理科林·查理斯(Colin Charles)禮貌性的鼓掌。
24小時后,MySQL之父和MySQL頂級架構師拋出了與斯凱文相反的觀點:甲骨文推動社區發展是一件好事,但單一架構和單一供應商不利于創新。獨立性是他們遠離甲骨文的原因,也是他們吸引用戶和潛在代碼貢獻者的制勝法寶。
這些MySQL名人的做法對甲骨文來說是一種考驗,將驗證甲骨文與MySQL社區配合和容忍不同意見的程度,甲骨文投入時間和金錢召開的MySQL大會,是否允許批評家和分支MySQL領導者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