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專家縱論SOA、云計算的內在聯系
SOA標準化工作要與物聯網、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緊密結合。據資料顯示,年初的“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物聯網、云計算等相關技術標準呼聲很高,業界也提出了要求,SOA標準化工作如何與物聯網、云計算等相關標準化工作,三網融合本質上是信息通信技術的先行應用服務模式,因此,業界有觀點認為,建議SOA標準化工作要面向物聯網、云計算等應用服務需求,支撐產業發展,其中涉及傳感、通信、網絡傳輸、智能處理、高性能計算等各個環節的技術和應用標準。SOA標準化工作與這些需求結合起來,更好地提升和體現標準化工作的成效。
提到SOA標準業界有著不同的聲音,***、SOA是為了制訂標準而定標準,第二、是因為產業需要標準而才去做標準,同時,受外界因素所影響,如果制訂好標準以后,用戶無法踴躍起來,而標準又沒有后續工作保證,那么,做SOA標準是否還有意義?對于此,來自SOA標準工作組負責人袁媛認為,SOA標準是為了產業需要而做的標準。
她指出,肯定是產業的需要而做SOA的標準,否則做標準耗費了很多精力而標準又沒有用,這不是做標準的本意,標準是希望支撐服務的發展和進步。同時,在用戶推廣方面非常重要,這也是SOA工作組機制上的創新。而在具體機制上面希望能建立用戶委員會,讓用戶更有效,更合適的參與到標準化及時跟產業的工作人員互動。
SOA標準、云計算、物聯網緊秘結合
SOA標準、云計算、物聯網緊密的結合起來,更好地提升和體現標準化工作的成效。同時提升企業的應用價值。那么,SOA標準在云計算、物聯網的發展中起到哪些作用,作為中間件服務商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中又將會有哪些作為和聲音?近日IT168記者在第三屆SOA國際標準研討會上尋找到了答案。來自中創軟件商用中間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江寧、東方通***架構師 劉川、金蝶中間件總經理 奉繼承、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吳杰 博士、以及SOA標準工作組負責人 袁媛等從“產、學、研”的角度就SOA標準、云計算及物聯網的緊秘結合回答了記者。
據SOA標準工作組負責人 袁媛介紹,云計算在SOA工作組設置專題組,是SOA標準云計算研究組,云計算是一個比較有影響的趨勢。對于國內,開展云計算相關的標準,這是后續實施項目計劃的建設,包括廠商在產業鏈發展過程當中,云計算將成為必要的發展趨勢。國內把SOA和云計算緊密結合起來是因為SOA是支撐云計算的重要標準。國內也是很多IT廠商包括中創和金蝶,目前也在關注云計算,他們是互相融合互相發展。在標準化具體方面,***、是云計算的標準研究報告,將會從技術角度研究技術的需求,把國際上所有的云計算組織和工作進行梳理,同時也會把國內的標準化工作也進行梳理。
中創軟件商用中間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江寧
就SOA 標準、云計算、物聯網的結合問題,來自中創軟件商用中間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江寧就SOA標準與云計算的發展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這兩者從技術上面沒有競爭,但是它還是有融合點的。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也不用去回避;在技術層面上面,國內在SOA標準化上面不同程度已經超越了SOA的狹隘的意義,SOA里有云計算。在這樣一個領域,市場基于網絡應用或者網絡計算趨勢,更加貼切。SOA作為一個龍頭是比較合適的情景。”
而東方通***架構師劉川認為,云計算不僅非常熱,它也是非常有前途的技術趨勢,能夠給業界帶來可以說是比較明顯的變化。從技術上來看,SOA和云計算可以看成集成的關系,云計算會部分的依賴于SOA的技術。另外,其實云計算的實現可以說是SOA非常實際的落地方式。
金蝶中間件總經理 奉繼承
金蝶中間件總經理 奉繼承 表示金蝶中間件一直關注著SOA標準、云計算以及互聯網。
奉繼承認為,現在對云計算和互聯網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個人覺得是沒有任何矛盾和沖突,也不會有競爭。云計算分為兩個方面:
***、云計算是一種商業模式,跟技術無關。它是一種商業模式是一種經營的模式。
第二、云計算是一種技術,它把所有的計算資源虛擬化,可以動態的進行管理。從技術角度來講,實現云計算***的方式或者它的技術支撐應該是SOA。
奉繼承同時指出,構建一個完整的云計算的技術和SOA是沒有沖突的,可以說是SOA擴展,也可以云計算里有SOA,SOA里有云計算。新技術、新概念也不是憑空出來的,核心的還是與服務架構相關的技術來支撐的。
奉繼承認為,未來云計算產業是三大類,***運營服務商;第二、發電企業,第三、服務的設備提供商。云計算沒有SOA的技術。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吳杰 博士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吳杰 博士有著自己觀點,他認為,國內的互聯網基本都是“民間”推起起來的, 而物聯網則屬于國家主導。現在談云計算、互不網,如果談標準有點過早。
吳杰指出,“云計算也好,互聯網上也好,這些標準應用模式也沒找到,雖然云計算是新的概念,把虛擬化的技術,平臺的技術整合在一起,但有待于實踐。”
#p#
標準面臨人才瓶頸
提到標準的建立,有很多的技巧和時機,東方通***架構師劉川認為,“建立標準其實挺講究時機的,標準要做的太早,所出的標準公信度也夠;如果晚出也沒有什么意義了。”
實際上可以看到,一個好標準是和業界互動的,開始是一些領先者,他們自己用一些標準來去推動技術的發展,但是后面就逐漸形成公認的標準,有了標準之后是對業界有極大的推動。無論是SOA、云計算、還是物聯網都是如此。標準的成熟,實際上是一個底層的,讓SOA成為可能的時機的必要條件。所以,具體到像物聯網、云計算,現在開始著手調研,應該是好的時機。我們了解的更多是底層的,具體這些物之間的標準,底層的技術更會有一些對業界的共識。上面的應用實際上標準還沒有,但是現在實施的跟進,保持非常積極的關注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SOA標準工作組負責人袁媛
對于SOA標準雖然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現階段還存在不足之處,袁媛認為,SOA標準的瓶頸主要以幾個方面:
***、現在用戶也越來越多關注標準,但是做標準的相關經驗,相關人才都比較少。
第二、標準化方面,各個企業要派一批專業的人員,在投入和精力方面,這些對于后續推動國內在參與國際標準化需要加強。
第三、國際標準化方面,其他國家都是一些大企業的代表,比如IBM,微軟等大企業,他們自己發起或者推動很多組織標準化工作,他們在國際上也是代表不同國家。在這方面經驗相對欠缺一點,但是現在我們都在加強,相信后續會好一點。
第四、國內標準化還要加強。我們國家現在也是越來越強了,以前都是希望積極采納國際標準,但是現在我們要把更多的中國標準國際化。
關于SOA:
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個組件模型,它將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稱為服務)通過這些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系起來。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進行定義的,它應該獨立于實現服務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這使得構建在各種這樣的系統中的服務可以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
關于云計算: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可以將巨大的系統池連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很多因素推動了對這類環境的需求,其中包括連接設備、實時數據流、SOA的采用以及搜索、開放協作、社會網絡和移動商務等這樣的Web2.0應用的急劇增長。 另外,數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IT環境的規模大幅度提高,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對一個由統一的云進行管理的需求。云計算被它的吹捧者視為“革命性的計算模型”,因為它使得超級計算能力通過互聯網自由流通成為了可能。企業與個人用戶無需再投入昂貴的硬件購置成本,只需要通過互聯網來購買租賃計算力,“把你的計算機當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給互聯網吧”。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