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集群負載均衡的概念和意義
對于日益膨脹的網絡工作,如何規劃網絡資源,合理分配任務就需要集群負載均衡的概念幫我們處理了。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集群負載均衡的含義,那么具體內容就詳看文章吧。
集群負載均衡建立在現有網絡結構之上,它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的方法擴展服務器帶寬和增加吞吐量,加強網絡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絡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務:解決網絡擁塞問題,服務就近提供,實現地理位置無關性;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訪問質量;提高服務器響應速度;提高服務器及其他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網絡關鍵部位出現單點失效。
定義
其實,負載均衡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均衡”,一般來說,它只是把有可能擁塞于一個地方的負載交給多個地方分擔。如果將其改稱為“負載分擔”,也許更好懂一些。說得通俗一點,集群負載均衡在網絡中的作用就像輪流值日制度,把任務分給大家來完成,以免讓一個人累死累活。不過,這種意義上的均衡一般是靜態的,也就是事先確定的“輪值”策略。
與輪流值日制度不同的是,動態負載均衡通過一些工具實時地分析數據包,掌握網絡中的數據流量狀況,把任務合理分配出去。結構上分為本地負載均衡和地域負載均衡(全局負載均衡),前一種是指對本地的服務器做集群負載均衡,后一種是指對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在不同的網絡及服務器群集之間作負載均衡。
服務器群集中每個服務結點運行一個所需服務器程序的獨立拷貝,諸如Web、FTP、Telnet或e-mail服務器程序。對于某些服務(如運行在Web服務器上的那些服務)而言,程序的一個拷貝運行在群集內所有的主機上,而網絡負載均衡則將工作負載在這些主機間進行分配。對于其他服務(例如e-mail),只有一臺主機處理工作負載,針對這些服務,網絡負載均衡允許網絡通訊量流到一個主機上,并在該主機發生故障時將通訊量移至其他主機。
負載均衡技術實現結構
在現有網絡結構之上,集群負載均衡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的方法擴展服務器帶寬和增加吞吐量,加強網絡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絡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解決網絡擁塞問題,服務就近提供,實現地理位置無關性
◆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訪問質量
◆提高服務器響應速度
◆提高服務器及其他資源的利用效率
◆避免了網絡關鍵部位出現單點失效
廣義上的集群負載均衡既可以設置專門的網關、負載均衡器,也可以通過一些專用軟件與協議來實現。對一個網絡的集群負載均衡應用,從網絡的不同層次入手,根據網絡瓶頸所在進行具體分析。從客戶端應用為起點縱向分析,參考OSI的分層模型,我們把負載均衡技術的實現分為客戶端負載均衡技術、應用服務器技術、高層協議交換、網絡接入協議交換等幾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