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寬帶無線接入實現低成本、高性能網絡構建
雙層寬帶無線接入的提出改善了固定地區移動終端的無線接入問題和固定無線接入問題。對于低成本,高性能的架構,雙層寬帶無線接入的概念成為新的方案設計思路。
固定寬帶無線接入技術,這個新興的接入手段由于具有建設周期快、初期投資少、傳輸速率高、業務類型豐富等特點正迅速走紅。但是該系統仍然屬于固定接入范疇,其終端站不能移動,最終用戶仍然需要通過傳統的線纜、集線器或交換機、路由器等和該系統的終端進行連接。另外,在價格方面,一個固定寬帶無線接入終端站相對比較昂貴,不適合家庭或個人用戶單獨使用;在接入速率方面,一個終端站通常能提供幾兆甚至上十兆的速率,目前的普通家庭和個人用戶經濟上還不能承受這樣的消費。所以,雖然當前的寬帶無線接入系統從技術上可以做到直接到桌面的連接。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講,并不適合提供直接到桌面的無線連接。
針對上述問題,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虹信公司根據我國無線電管理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多年來研究開發出來的無線電網絡產品,并與美國VYYO公司合作提出了可以提供徹底的連接到最終用戶的可移動上網的無線接入解決方案。該方案不需要鋪設繁重的光纖和雙絞線,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享受網上沖浪的無窮樂趣。
方案中采用了雙層寬帶無線接入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將無線接入分為宏小區和微小區。宏小區相當于ITU-T定義的接入網(AN);微小區相當于用戶駐地網(CPN)。宏小區工作在3.5GHz或直到40GHz的更高頻段,根據工作頻段的不同可對半徑3km至35km的范圍進行覆蓋,構成了無線接入系統的核心基礎設施,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LMDS系統。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宏小區被劃分為若干微小區,這些微小區工作在開放的2.4GHz頻段上(該頻段為全球無線電法規實體定義的ISM擴頻使用波段),覆蓋半徑為80~500m。